[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管桩脱模后链式输送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8965.3 | 申请日: | 201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7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姜平平;叶喆宏;丁文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鼎(南通)管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34 | 分类号: | B65G47/34;B65G47/2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赵绍增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脱模 链式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输送机,特别涉及一种可提高生产效率的混凝土管桩脱模后链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混凝土管桩的技术也日趋成熟,除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外,还广泛应用于桥梁、港口、铁路或水利工程等各领域。
在进行混凝土管桩的生产时,需要经过喂料、张拉、离心、常温蒸养、放张、脱模和高压蒸养等工序。在脱模后,需要将混凝土管桩移动至进釜小车上,由进釜小车送入高压蒸养釜内。从脱模工段至进釜小车需全程使用行吊进行移动、吊装,无法正常转移混凝土管桩以满足生产需要,生产效率受到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生产效率的混凝土管桩脱模后链式输送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管桩脱模后链式输送机,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若干沿机架延伸方向分布的输送辊,其创新点在于: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翻转机构;所述机架的后段安装有翻转机构;所述机架的后段一侧设置有带斜坡的接管桩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板以及固定在机架上的翻转缸,所述翻板的一端与翻转缸的活塞杆通过销轴连接,翻板另一端与机架铰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混凝土管桩从脱模工段移至管桩输送机上后,由输送辊带动混凝土管桩前移,通过翻转机构翻动混凝土管桩,使得混凝土管桩滚入接管桩平台,再由行吊将混凝土管桩吊至进釜小车上。无需全程使用行吊,保证正常的混凝土管桩转移,在利用管桩输送机移动混凝土管桩的同时,可同步进行其他一些工序,进一步节约了时间,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混凝土管桩脱模后链式输送机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混凝土管桩脱模后链式输送机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混凝土管桩脱模后链式输送机的翻转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包括机架1、输送辊2、电机3、翻转机构4。
上述机架1设置在脱模工段的单线链条输送机一侧,其上安装有若干沿机架1延伸方向分布的输送辊2,输送辊2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3连接。
机架1上安装有数个同步运行的翻转机构4,如图2所示,翻转机构4包括翻板41以及固定在机架1上的翻转缸42,翻板41的一端与翻转缸42的活塞杆通过销轴43连接,翻板41另一端与机架1铰接。
机架1的后段一侧设置有带斜坡的接管桩平台5,接管桩平台5靠近机架1的一端与翻转机构的翻板41齐平。
混凝土管桩从脱模工段移至管桩输送机上后,由输送辊2带动混凝土管桩前移,如图3所示,通过翻转机构4翻动混凝土管桩6,使得混凝土管桩6滚入接管桩平台5,再可由行吊将混凝土管桩6吊至进釜小车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鼎(南通)管桩有限公司,未经国鼎(南通)管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89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