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机动态心电图同步辅助诊断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9072.0 | 申请日: | 201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0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潘志方;刘畅;朱明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学院眼视光研究院;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02 | 分类号: | A61B5/0402;H04W4/02;H04W88/02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夏曙光 |
地址: |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动态 心电图 同步 辅助 诊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态心电图技术,尤其是一种动态心电图辅助诊断系统。
背景技术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于1949年由美国Holter首创,故又称Holter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确定病人的心悸、头晕、昏厥等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如极度心动过缓、心脏停搏、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这是目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原因。24小时动态心电图也是监测心肌缺血的标准化方法之一,DCG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ECG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
DCG目前已成为临床心血管领域中非创伤性检查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与普通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戴上记录盒之后,可进行日常各项活动,如上班、散步、简单家务等。但要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避免接触强烈的磁场和电场。以免心电图波形失真,干扰过多而影响诊断报告。而且监测全程要求患者记录日志,按时间记录活动行为状态和有关症状。由于纸质记录繁琐及容易遗漏,这种记录方式在临床上的辅助诊断并不是理想,同步效果差,因此带来的诊断效果并不是很准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现有动态心电图技术的日记记录可靠性及同步效果差、不利于后期诊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靠性良好、同步效果好、便于后期准确诊断的手机动态心电图同步辅助诊断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机动态心电图同步辅助诊断系统,包括无线心电模块,所述无线心电模块包括心电传感器、心电信号调理电路、心电信号缓存电路和心电信号无线传输电路;所述辅助诊断系统还包括具有GPS定位功能、气压计功能、三轴加速度传感功能并装载动态心电图辅助应用软件的智能手机,所述无线心电模块与所述智能手机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智能手机与用以接收及存储同步动态心电图信号用于临床辅助诊断的远程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智能手机包括:GPS信息处理模块,用以确定当前的GPS经纬度位置信息;气压计模块,用以计算当前的海拔高度;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模块,用以检测人体行为;计时模块,用以在判定动态心电图启动时,开始计时;运动行为判定模块,用以依照设定的时间间隔,判定当前行为的类型,并记录存储在行为结果记录表中;数据库记录模块,用以存储动态心电图、行为活动及症状记录;数据通信模块,用以在完成计时后,将结果记录表的数据发送到远程服务器。
进一步,所述智能手机还包括:日志手动输入模块,用以系统无法智能识别时,手动输入行为活动及相关症状。
再进一步,所述运动行为判定模块中,以人体重心点来定义三个互相垂直的轴,以三轴加速传感器的X,Y,Z轴向来指示人体的竖向、前向和侧向,基于步行的特性在三轴上会有加速和减速的信号输出,各种典型运动行为具有对应的信号曲线周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无纸化智能记录行为日志、可靠性良好、同步效果好、便于后期准确诊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手机动态心电图同步辅助诊断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手机专用动态心电图辅助应用软件功能框图。
图3是手机专用动态心电图辅助应用软件工作流程图。
图4是人体跑步三轴加速度测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4,一种手机动态心电图同步辅助诊断系统,包括无线心电模块,所述辅助诊断系统还包括具有GPS定位功能、气压计功能、三轴加速度传感功能并装载动态心电图辅助应用软件的智能手机,所述无线心电模块与所述手机通过bluetooth4.0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智能手机与远程服务器采用WiFi/3G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学院眼视光研究院;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医学院眼视光研究院;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90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贝叶斯动态模型的滩涂面积预测方法
- 下一篇:镀膜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