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对双弓构桥梁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0384.3 | 申请日: | 2011-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5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董兰田;董婷婷;李君然;董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兰田 |
主分类号: | E01D12/00 | 分类号: | E01D12/00;E01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3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对 双弓构 桥梁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相对双弓构桥梁。
二、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的弓构桥梁,主要有刚性的下弦拱桥,如中国河北的赵州桥,澳大利亚的悉尼大桥等,及柔性的上弦索桥,如美国的金门大桥,英国的伦敦塔桥等。这些技术都应用转移力的传递方向及独创的架构特色,延伸了桥梁的跨度,创造了建桥史上的时代精典。但是,在现有技术下,下弦拱桥形成的水平推力,上弦索桥形成的水平拉力,桥梁的主体梁体较少或基本不能承担和平衡,其水平应力基本或大部集聚于桥肩或吊塔。因而,对桥梁肩墩和吊塔有着极高的要求。为许多不能或不易修筑强大肩墩或吊塔的地质、地貌环境的建桥,增添了障碍和难度,或增加了建桥成本和风险,限制了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和问题,提供一种上弦,下弦合为一体的;使弓构结构的横向推力和拉力,在桥梁主体结构内相互抵消或抵减,完全或大部转换为垂直压力的相对双弓构桥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相对双弓构桥梁,其结构包括主体桥面梁,下弦拱梁,上弦索梁,下弦拱梁吊杆和上弦索梁支架,横向稳定支架,斜向稳定支架和桥基,其特征是主体桥面梁,下弦拱梁和上弦索梁的两端直线距离相等,在桥面主体梁之上设置刚性的、两端相接,中间隆起的下弦拱梁,下弦拱梁与桥面主体梁之间设置若干下弦拱梁吊杆,在桥面主体梁之下设置柔性(或刚性)的,两端相接,中间下悬的上弦索梁,桥面主体梁与上弦索梁之间设置若干上弦索梁支架,在两条或更多条并列的桥面主体梁之间,下弦拱梁之间,上弦索梁之间设置若干横向稳定支架和斜向稳定支架,组合的整体安坐于两端的桥基。
下弦拱梁与上弦索梁相交并均设置于桥面主体梁之上,上弦索梁两端连接于吊塔上。
桥面主体梁设计为平行排列的上下复层。
本发明的相对双弓构桥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强大的水平支撑力,可承担更长跨度,更大承重,更综合性用途的桥梁设计,此外,它还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下弦拱梁与上弦索梁结构在一座桥梁中同时应用,不但使拱形支撑与悬索吊拉的两种承载方式形成合力互补,同时可使拱梁结构形成的向外推力与悬索结构形成的内聚拉力在统一结构体内相互抵消,使水平作用力转换为垂直作用力,减少或消除水平应力对桥基及敞肩的破坏性作用。
2、由于以上原因,相对双弓构桥梁尤其适于不易造塔,建筑稳固敞肩等环境条件下的应用。
3、相对双弓构桥梁支撑力点多,交叉衔接点多,因而支撑力更强大,结构更稳定,更易于和适合建造多功能,多用途的复合性,复层桥梁。
4、相对双弓构桥梁的设计与建造均具分解,组装的结构特点,适于工厂化制造,现场组装,质量更有保障,建造成本更低。
5、由于力学应用的合理及结构特点,相对双弓构桥梁对自然和人为灾害具有更高的抵抗力。
6、相对双弓构桥梁外观新颖,更宏伟,更壮观,更具标志性,景观性的需求。
因而,本发明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相对双弓构桥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相对双弓构桥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相对双弓构桥梁的主体梁面梁上双弓构相交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桥面主体梁、2下弦拱梁、3上弦索梁、4下弦拱梁吊杆、5上弦索梁支架、6横向稳定支架、7斜向稳定支架、8桥基、9吊塔
五、具体实施例: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相对双弓构桥梁作以下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相对双弓构桥梁,在桥面主体梁1上方设置下弦拱梁2,下弦拱梁2的两端与主体桥面梁1的两端相接,中间设置若干下弦拱梁吊杆4连接为一整体。主体桥面梁1下方设置上弦索梁3,上弦索梁3的两端与桥面主体梁1的两端相接,中间设置若干上弦索梁支架5连接为一整体,在两条或多条并列的桥面主体梁1之间,下弦拱梁2之间,上弦索梁3之间分别设置横向稳定支架6和斜向稳定支架7,使相对双弓构桥梁各部给合为牢固整体,安置于桥基8上。
本发明的相对双弓构桥梁结构清晰,制做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即可加工。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兰田,未经董兰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03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