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钗石斛的栽培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81831.7 申请日: 2011-09-22
公开(公告)号: CN102428814A 公开(公告)日: 2012-05-02
发明(设计)人: 刘和勇 申请(专利权)人: 刘和勇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41300 安徽省芜湖市南***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金钗 石斛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金钗石斛的栽培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以袋袋杂木屑为培养料栽培金钗石斛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斛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有60种,能药用的有6种,其中以金钗石斛含生物碱最高。据华西医科大学研究,在列入药典的石斛中,只有金钗石斛才具有主治五脏虚弱、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定志除惊、轻身延年、健阳补肾、益力壮筋骨等功效。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表明:其所含的石斛多糖具有较高的抗癌和增强免疫功能的活性物质。

金钗石斛传统的繁殖、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栽培面积都很小。特别是在资源匮乏的今天,要想靠传统的繁殖方法来获得充裕的种苗,进行大面积的栽培是件比较困难的事。随着金钗石斛组织培养技术的日愈成熟,短时期内能提供大量的试管种苗,但如何让试管苗快速生长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金钗石斛栽培主要采用贴树法或贴石法,其栽培技术难以掌握,运用废弃的杂木屑经发酵后,采用袋装栽培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钗石斛的栽培方法,解决目前金钗石斛采用贴树法或贴石法栽培,其技术难以掌握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钗石斛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栽培:

A、选种:选用组培出已炼苗的长势优良、无病虫、根系发达、萌芽多的石斛幼苗;

B、制作菌棒:取培养料,堆积发酵15-20天,采用圆盘自动冲压装袋机,折幅15-20厘米、长度60-80厘米、厚0.05毫米的高压聚乙烯袋筒,菌棒标准为料柱长度45-50厘米,菌棒重量2-2.5kg,进行常压灭菌,结束后冷却;

C、栽种:将菌棒两侧每隔15-20厘米打穴栽种;

D、水管理:高温干燥季节必须勤浇水,做到早晚各1次,阴雨天不浇水,10月份到翌年3月份应适当控制浇水,当菌棒水分降至40%以下时必须浇水;

E、肥管理:施肥时间从4月1日开始到9月底结束,每隔10天施1次,选用复合肥5重量份,兑水100重量份浇施;

F、光照管理:生长期间使用石斛定向培养灯加以光照控制;

G、病虫害管理:生长期间如发生黑斑病、煤污病、腐烂病,用75%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1-2次防治;发生石斛菲盾蚧,用10%蚧威l000倍液喷叶背毒杀;

H、采收:以2年采收1次,在每年的3月初进行,将无叶的(2年生)茎条和干燥的茎剪下,晒干贮藏或鲜条用。

发明步骤B中,培养料采用以下组份:杂木屑40-60重量份,玉米芯20-30重量份,棉子壳20-30重量份,麸皮20-25重量份,石膏2-3重量份。

发明中,杂木屑为华桃树、红香树、猪栗树、救军粮、四树木姜子、毛果青冈的碎木屑任意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采用杂木屑进行袋装栽培,可合理适时调节生长环境,充分利用当地木材加工的废弃资源,开创一条林木资源综合利用之路,在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的同时,真正做到“以林养林”的生态经济模式,提高当地种植水平和农民的环境意识。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选用组培出的金钗石斛幼苗,采用以下步骤栽培:

1、选种:选用组培出已炼苗的长势优良、无病虫、根系发达、萌芽多的石斛幼苗;

2、制作菌棒:取华桃树木屑20公斤,红香树木屑30公斤,玉米芯20公斤,棉子壳20公斤,麸皮20公斤,石膏2公斤,堆积发酵20天,采用圆盘自动冲压装袋机,折幅15厘米、长度60厘米、厚0.05毫米的高压聚乙烯袋筒,菌棒标准为料柱长度45厘米,菌棒重量2.25kg,进行常压灭菌,结束后冷却;

3、栽种:将菌棒两侧每隔15-20厘米打穴栽种;

4、水管理:高温干燥季节必须勤浇水,做到早晚各1次,阴雨天不浇水,10月份到翌年3月份应适当控制浇水,当菌棒水分降至40%以下时必须浇水;

5、肥管理:施肥时间从4月1日开始到9月底结束,每隔10天施1次,选用复合肥5重量份,兑水100重量份浇施;

6、光照管理:生长期间使用石斛定向培养灯加以光照控制;

7、病虫害管理:生长期间如发生黑斑病、煤污病、腐烂病,用75%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1-2次防治;发生石斛菲盾蚧,用10%蚧威l000倍液喷叶背毒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和勇,未经刘和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18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