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厌氧反应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82125.4 申请日: 2011-09-21
公开(公告)号: CN102381759A 公开(公告)日: 2012-03-21
发明(设计)人: 袁长波;刘英;徐延熙;王艳芹;姚利;张昌爱;边文范;李国生;曹德宾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2F3/28 分类号: C02F3/28
代理公司: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代理人: 赵龙群
地址: 250100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反应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双螺旋生物带技术处理有机废水,同时制取沼气,提取能源的设备,属于有机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我国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养殖业集约化程度不断增加,由于多数养殖场没有配备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养殖场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和有机废水已成为一些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郊区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处理问题日益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污染水质:粪便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如蛋白质、脂肪酸腐败的产物能溶解于水,使水具有臭味,从而恶化了水质,使之不适于人畜的饮用。污染空气;养殖场动物粪便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碳水化合物分解为甲烷、有机酸和醇类等带酸臭味的气体;蛋白质和脂类分解为氨、硫化氢等有恶臭的含氮硫的化合物。另外,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成倍增加,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热点,甲烷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1倍。如果甲烷不加以利用,将对温室效应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养殖场污水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是通过厌氧消化并制取沼气,目前推广的沼气工程反应装置基本上是采用UASB、USR、CSTR、斜流隧道式厌氧滤床等反应器。但这些反应器反应速度慢,工程大、投资费用高。目前建设的沼气工程基本都是政府投资协助建设,但由于效率太低,好多沼气工程不能正常维持运转。

中国专利CN201817480U(申请号201020506955.1)公开了一种新型生物巢式沼气池,具体的讲是一种利用生物巢材料作为微生物载体,从而提高沼气池发酵效率,提高沼气产量的一种新型生物巢式沼气池,属于沼气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池,主体池一侧设有进料口,主体池另一侧设有出料口,主体池上方设有主体池上口,主体池上口与密封盖板密封连接,密封盖板上设有出气管,其特征在于,主体池内设有生物巢装置,所述的生物巢装置由外壳和生物巢材料组成,外壳上设有孔眼,内部填有生物巢材料。中国专利CN102101744A(申请号201110004484.3)公开了一种沼气工程沼液处理系统它包括沉淀池、调节池、厌氧反应装置,沉淀池与调节池、调节池与厌氧反应装置顺次连接,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与厌氧反应装置相连的生化陶瓷后处理装置,所述的厌氧反应装置由厌氧反应器组成,厌氧反应器内部设置有螺旋状生物填料,该螺旋状生物填料由设置有孔眼的PVC板固定,厌氧反应器的侧壁下部设置有进水口,侧壁上部设置有出水口和取样口,顶部设置有出气口。以上所述的螺旋状生物巢均为单螺旋状,相对于本发明的双螺旋生物带比表面积小,吸附的微生物较少;且目前的生物巢放在固定位置,不利于菌群的吸附,产气率与水处理效率较低。而本发明的双螺旋生物带随水流自由飘动,填充至反应器的每一个角落,最大限度的富集微生物。

鉴于以上原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双螺旋生物带式反应器,投资费用相比以前的装置可以节省60%的投资,而产气率与水处理效率可以提高3-4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双螺旋生物带式厌氧反应器。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厌氧反应器主要有类DNA结构的双螺旋生物带、支架、进料泵、进气泵与气体搅拌设施等组成,双螺旋生物带的材质为硬质PVC,双螺旋生物带为微生物提供固着载体。

发明详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进水管、水/气分散装置、支架,生物带、进气管、淤泥排放口、出气口。所述的支架是以由圆心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的径向管与同心圆管组成的蜘蛛网状结构,所述支架位于反应器内上部,所述的生物带为双螺旋生物带,双螺旋生物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自由漂浮于水体中;水/气分散装置设置在反应器的底部,一端与进水管连接,一端与进气管连接。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反应器内壁上固定有三角形支撑体,三角形支撑体上置有环形垫板,所述的支架置于或固定在该由三角形支撑的环形垫板上。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蜘蛛网状结构的支架,径向管为3-18根过圆心的①号管、3-18根②号管、6-36根③号管,长度为①号管>②号管>③号管,①号管的长度与反应器内径相等;所述的支架的同心圆管④号管相邻间距为7-20cm;所述①号管、②号管、③号管与各同心圆管④号管交叉连接。

所述①号管与②号管的数量相同,③号管的数量是①号管的两倍,②号管的长度为①号管长度的6/7~5/6,③号管的长度为①号管长度的4/5~3/4。同长度的各管之间夹角相等,均匀布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21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