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收—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2317.5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0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黄维秋;郑宗能;王丹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B01D53/18;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吸附 集成 技术 油气 回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吸收—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油气引入吸收塔,使用流量计记录混合气的体积流量及累积体积;
2) 采用半流程方式进行油气的吸收和吸附;
3) 所述半流程方式运行达到设定的时间或设定的油气体积流量后,切换到全流程方式进行解吸塔和吸附塔的解吸;
4) 所述全流程方式运行达到设定时间后,切换回步骤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流程方式是油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塔体中,利用塔顶喷淋下的高效吸收剂进行吸收,所述吸收剂由溶剂泵打到所述吸收塔顶部,解吸塔处于微真空或常压状态,所述吸收塔底部中的吸收剂通过自流回到所述解吸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流程方式是解吸塔处于高真空解吸状态,吸收塔底部中的富吸收剂通过自吸从解吸塔顶部回剂口回到解吸塔;所述富吸收剂从解吸塔顶部流下并经过多层塔板时,其所吸收的油气被解吸出来;从所述解吸塔以及吸附塔中解吸出来的高浓度油气由回收塔底部进入回收塔中,使用汽油对油气进行吸收回收,未被回收的油气回到所述吸收塔循环吸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中的液位高于解吸塔中的液位。
5.一种吸收—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装置,包括流量计(1)、风机(2)、吸收塔(3)、溶剂泵(4)、解吸塔(5)、真空泵(6)、回收塔(7)、富油泵(8)、贫油泵(9)、第一吸附塔(10)和第二吸附塔(1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计(1)出口与风机(2)进口相连,所述风机(2)出口与所述吸收塔(3)下部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吸收塔(3)上部的吸收剂进口与溶剂泵(4)出口相连,所述吸收塔(3顶部的出气口分别经控制阀与所述第一吸附塔(10)和第二吸附塔(11)下部的进出气口相连;所述吸收塔(3)底部的吸收剂出口分别经控制阀与所述解吸塔(5)的顶部回剂口(20)和中部回剂口(24)连接;所述第一吸附塔(10)和第二吸附塔(11)的底部的进出气口还分别经控制阀与所述真空泵(6)进口相连,所述第一吸附塔(10)和第二吸附塔(11)顶部的尾气排气口分别经控制阀接入外部;所述解吸塔(5)底部的吸收剂出口(25)与所述溶剂泵(4)进口相连,其顶部的解吸油气出口(21)与所述真空泵(6)进口相连;所述真空泵(6)出口连接到所述回收塔(7)下部的进气口;所述回收塔(7)底部的回油口与所述富油泵(8)进口相连,其上部的进油口与所述贫油泵(9)出口相连,其顶部的尾气出口与所述吸收塔(3)下部的回气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塔(5)立式结构,顶盖中央设有顶部回剂口(20),顶盖侧部设有解吸油气出口(21),所述解吸油气出口(21)中设有除雾及除沫的构件;解吸塔(5)的下部侧面设有中部回剂口(24),底盖侧部设有吸收剂出口(25),底盖中央设有排凝口(26);所述吸收剂出口25)伸入塔内100~200mm;所述解吸塔(5)内部设有多层塔板(23),每层塔板(23)上设有若干溢流小管(28),所述溢流小管(28)直径为φ15mm~φ30mm,管口离塔板面为5~10mm;每层塔板(23)中央开有内部排凝孔(2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回剂口(20)、中部回剂口(24)和吸收剂出口(25)的直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板(23)为4-7层,层间距为100~250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小管(28)在每层塔板(23)上的总截面积为解吸塔(5)截面积的5%~8%。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一种吸收—吸附集成技术的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临塔板(23)上的溢流小管(28)错开排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231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