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矿物碳酸化固定CO2的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2495.8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3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军;狄华娟;潘丹萍;沙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62 | 分类号: | B01D53/6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冯慧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矿物 碳酸 固定 co sub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超声波与碳酸酐酶耦合强化矿物碳酸化固定CO2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温室气体CO2的捕集与封存技术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模仿自然界钙镁硅酸盐矿物风化过程的矿物碳酸化固定是实现大规模封存CO2的重要途径,与其他封存技术相比,矿物碳酸化固定CO2环境风险性小,可实现CO2的永久封存。CO2矿物碳酸化固定的原料主要有硅灰石CaSiO3、橄榄石Mg2SiO4、蛇纹石Mg3Si2O5(OH)4等钙镁硅酸盐矿物及某些钙基固体废弃物,如粉煤灰、钢渣、电石渣、垃圾焚烧飞灰等。与钙镁硅酸盐天然矿物相比,固体废弃物反应活性高、粒度小、不需进行预处理,同时不少固体废弃物靠近CO2排放源,可实现原位固定CO2。
矿物碳酸化固定CO2的工艺路线通常可分为:①直接工艺,即CO2与天然矿物、固体废弃物颗粒一步碳酸化反应生成碳酸盐产物(包括干法、湿法);②间接工艺,即先用媒质(如盐酸、苛性钠、氯化镁熔盐、乙酸等)从天然矿物、固体废弃物中浸出钙离子,然后进行碳酸化反应生成碳酸盐及媒质,媒质循环利用。直接干法工艺因存在反应条件苛刻、转化率低等缺陷,近年来国内外主要侧重于直接湿法与间接碳酸化工艺的研发。直接湿法工艺的实质是CO2溶于水形成碳酸,在碳酸的作用下矿物逐步溶解并沉淀出碳酸盐,通常认为钙离子的浸出是整个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据此,采用矿石预处理、添加剂及提高CO2压力等措施强化碳酸化过程,但离工业化应用仍有很大距离,这主要是由于直接湿法存在钙离子浸出需要酸性环境而CaCO3沉淀析出与CO2传质吸收易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矛盾。间接工艺虽可解决上述矛盾,但存在媒质再生利用耗能高、媒质与碳酸钙沉淀不能及时分离等缺陷;为此,申请号为200610112792.7的中国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在碳酸化反应过程中,引入磷酸三丁酯等有机溶剂,将生成的乙酸媒质从反应体系中萃取出来,从而提高碳酸化反应结晶转化率的方法,但仍需经过除杂提纯获得高浓度CO2,反应在高压(10~50bar)下进行,且反应时间较长(30~150min)。
目前,矿物碳酸化固定CO2基本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从工业尾气中吸收分离获得纯CO2,然后采用高压搅拌釜反应器将CO2转化为CaCO3。由于高压搅拌釜反应器中进行碳酸化反应时气液固相间的传质速率较慢、微观混合差,碳酸化反应时间需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反应压力需数十大气压。苛刻的碳酸化反应条件及需CO2分离提纯、压缩、输送等步骤导致碳酸化固定费用明显高于地质固定、深海封存技术,在应用上受到极大限制。因此,矿物CO2碳酸化固定的过程强化,在常压下直接将工业尾气中CO2转化为CaCO3,实现CO2原位固定,省去分离提纯、压缩、输送等步骤,则可望比地质固定、深海封存技术更具竞争力。申请号为200710132251.5的中国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利用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与碳酸酐酶耦合强化碳酸化固定CO2的方法,虽可实现常压下直接将工业尾气中CO2转化为CaCO3,但由于碳酸化反应在旋转填料床中进行,存在填料床易堵塞的缺陷,且无法有效促进钙离子浸出,矿物碳酸化转化率不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CO2矿物碳酸化固定工艺中,存在CO2难以吸收转化为HCO3-、钙离子浸出困难等问题,有机结合碳酸酐酶对CO2水合反应的高效催化作用与超声波的强化固液反应性能,提供一种强化矿物碳酸化固定CO2的方法及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24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