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干燥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3443.2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7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成;霍存德;张景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春青山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5/00 | 分类号: | F26B15/00;F26B3/30;H01M4/139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尚群 |
地址: | 100016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动力电池 干燥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的干燥技术,特别是用于极片叠片前的水分处理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干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成本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基本采用叠片的方式,但在极片制作过程中会有部分的水分进入到极片中,这样在叠片前必需将水分去除,如果极片中水分过高,在电池装配完后,会消耗电池内的电解液,形成氢氟酸,造成电池鼓胀,循环寿命下降,甚至会出现电池爆炸,鼓胀后漏夜等现象,造成安全事故。
申请号为“201010601374”,名称为“锂离子二次电池极片的干燥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干燥方法,但该极片烘干方式,存在如下缺点:将极片卷成一卷后,放置于一密封箱体内,加热,抽真空,用惰性气体置换密封箱体内带有水分的气体,如此反复,但是因为极片成卷放置,卷芯内部极片的水分出不来,造成成卷极片水分含量的差异,引起电池消耗电解液的差异,影响电池循环特性,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极片均匀的将水分排出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干燥装置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的干燥装置,其中,包括支架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放卷机构、收卷机构和红外加热器,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卷绕在所述放卷机构上且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放卷机构上,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收卷机构上,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在所述收卷机构的驱动下匀速经过所述红外加热器以实现烘干。
上述的干燥装置,其中,还包括排气机构,所述排气机构设置在所述红外加热器的上方,用于将所述红外加热器蒸发出的水分吸走排出。
上述的干燥装置,其中,还包括至少一个纠偏器,所述纠偏器设置在所述放卷机构与所述收卷机构之间,用于保证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的稳定运行。
上述的干燥装置,其中,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在所述放卷机构与所述收卷机构之间所受的张力为定值,所述张力通过一控制机构调节。
上述的干燥装置,其中,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烘干时的运行速度为1~30米/分钟。
上述的干燥装置,其中,所述红外加热器的烘干温度为110~130℃,环境湿度小于或等于2%。
上述的干燥装置,其中,所述红外加热器的烘干温度为120℃。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的干燥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a、设置放卷机构步骤,将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放卷机构上;
b、设置红外加热器步骤;
c、设置收卷机构步骤,将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穿过所述红外加热器并将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收卷机构上;
d、烘干步骤,启动所述红外加热器,通过所述收卷机构驱动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匀速经过所述红外加热器以实现烘干。
上述的烘干方法,其中,还包括设置排气机构步骤,在所述红外加热器上方设置一排气机构,用于将所述红外加热器蒸发出的水分吸走排出。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极片水分残留不一致,并且耗能高,极片处理的时间长等缺点,采用红外加热的方法,能够使极片均匀地将水分排出,避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消耗电解液的差异,提高了电池循环寿命及使用的安全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干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干燥方法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
1支架
2放卷机构
3收卷机构
4红外加热器
5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
6排气机构
7纠偏器
8导辊
a~e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春青山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宜春青山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34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膜柱和耐高压膜柱
- 下一篇: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