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试和评价高炉内矿石还原对料柱透气性影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3476.7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0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马金芳;程树森;赵宏博;万雷;王尉平;贾国利;贾军民;刘艳玲;徐士成;焦月生;龚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0 | 分类号: | G01N5/00;G01N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064404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评价 高炉 矿石 还原 透气性 影响 方法 | ||
1.一种测试和评价高炉内矿石还原对料柱透气性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如下:
(1)测试试样选择500g±1g粒度为10-12.5mm的矿石;
(2)将矿石装入耐高温还原反应管,再把反应管放进铁矿石还原炉膛内,吊挂在电子天平的下挂钩上,保持反应管处于自由摆动状态,使电子天平能准确地称取试样的质量;在还原反应开始后通过电子天平自动采集矿石的实时失重数据,并计算出矿石的实时还原度;
(3)在还原反应管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各安装1个三通,三通的一头连接反应管的接头,另一头连接进气或出气的胶管,三通垂直的一端则连接压差传感器的胶管,在刚开始通入还原气体时读取的压差即为料层的初始阻损,在试验过程中每分钟读取的压差,即为升温还原过程中料柱的阻损;
(4)将盛有矿石试样的还原反应管放置好后,从室温至400℃以10℃/min的速率升温,并通入5l/min的N2,以提高试验效率并保护矿石试样不被氧化;
(5)到达高炉块状带下沿时,温度900℃±5℃,在400℃至900℃以5℃/min的速率升温,在温度高于400℃后矿石开始发生明显地还原粉化,并将通入的气体成分调整为20%CO+20%CO2+60%N2,气体流速为15l/min,以模拟矿石在高炉块状带内逐渐地升温还原;
(6)根据生产中高炉内部在炉身下部900-1100℃为热储备区,在900℃后将升温速率降低到2.5℃/min,继续升温至1100℃,因此从900℃开始将通入的气体成分调整为30%CO+10%CO2+60%N2,以模拟矿石在高炉热储备区内逐渐地升温还原;
(7)矿石温度达到1100℃后,停止加热,并改通5l/min的N2进行保护,使矿石自然冷却至室温;
(8)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的矿石试样进行转鼓、筛分及称重,记录大于6.3mm的质量百分比,记为NRDI+6.3;大于3.15mm的质量百分比,记为NRDI+3.15,和小于0.5mm的质量百分比,记为NRDI-0.5;
评价指标:
通过比较还原前后的料层压差增加率 可以判断不同矿石逐渐升温还原对料层透气性的影响程度;
对于试验中的同种矿石,可通过料层压差随温度的变化率 比较矿石在不同温度区间料层透气性恶化程度;
转鼓筛分后大于3.15mm的矿石比例作为逐渐升温还原对矿石粉化影响的衡量指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块状带是指从高炉炉喉至炉身区域,该区域内的炉料均为固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首钢总公司,未经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347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矩形全断面连采机
- 下一篇:低热膨胀性填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玻璃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