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整上行定时提前量的方法、装置及基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3521.9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7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婷;邓单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H04W56/00;H04W88/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茹;曾旻辉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整 上行 定时 提前量 方法 装置 基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整上行定时提前量的方法、装置及基站系统,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3GPP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上行各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简称UE)采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技术,为保证各UE上行信号之间的正交性,必须保证各UE上行信号到达基站接收端的时间一致,即上行同步,基站通过控制各UE采用不同的定时提前量(Timing Advance Command,简称TA)来实现。对于距离基站较远、传输时延较大的UE,基站通过指示UE采用较大的定时提前量TA,对于距离基站较近、传输时延较小的UE,基站指示UE采用较小的定时提前量(TA),从而使得各个远近位置不同的UE的上行信号基本同时到达基站接收端。
UE可以通过发起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即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基站接收并检测PRACH后,向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上行初始TA信息,通知UE后续上行传输的定时提前量。UE确认随机接入成功后,按照各自所获得的初始定时提前量,在下行同步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发送上行信号的定时,这样,尽管不同的UE可能位于小区中的不同位置,路径传输时延和多径时延各不相同,各UE发送的上行信号到达基站接收端的时间却是一致的,于是各UE完成上行初始同步的建立。
上行初始同步建立后,随着各UE的移动或者传播环境的改变,各UE与基站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传播路径发生变化,传输时延和多径时延也随之发生变化,基站需要对各UE的上行同步进行维护,便于各UE后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和控制信息传输的同步。基站根据UE所发送的PU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和PUC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数据,在初始定时提前量的基础上重新计算新的上行定时提前量,调整并更新各UE的定时提前量。
对于UE上行PUSCH数据传输,DM RS符号占据了时隙中某些固定的OFDM符号位置,如图2所示,单个DM RS符号在每个上行时隙中的准确位置取决于是使用了标准CP(Normal CP)还是扩展CP(Extended CP)类型。对于每个时隙具有7个OFDM符号的常规CP类型而言,DM RS符号占据中心即符号4;对于每个时隙具有6个OFDM符号的扩展CP类型而言,DM RS符号使用符号3。
对于UE上行PUCCH控制信息传输,PUCCH格式1/1a/1b用于终端发送“调度请求信息”或者“1bit、2bit的ACK/NACK信息”。使用一个调制符号d(0)来表示PUCCH 1/1a/1b发送的信息。对于PUCCH 1的“调度请求信息”,此时的d(0)设置为预定义的固定值(d(0)=1)。对于PUCCH 1a/1b的ACK信息, d(0)为BPSK或者QPSK调制符号,分别对应于1bit或2bit ACK信息的情况。在信息的发送过程中,首先使用正交扩频序列w(m)进行扩频,将信息分散在一个时隙内用于PUCCH传输的多个上行符号上;然后,在每个上行符号上使用1个长度为12的Zadoff-Chu序列 进行调制,得到长度为12的复数序列,对应于1个RB内的12个子载波。因此,PUCCH 1/1a/1b的发送包含了“正交扩频序列”和“Zadoff-Chu序列”两次码扩频的过程,如图3所示,为UE上行发送PUCCH format 1/1a/1b的DM RS符号和数据符号位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35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