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结构连接的各脑区间的效能连接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6580.1 | 申请日: | 201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9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卢青;姚志剑;罗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F19/00;A61B5/055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朱戈胜 |
地址: | 21118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结构 连接 区间 效能 分析 方法 | ||
1.一种融合结构连接的各脑区间的效能连接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1)首先利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I数据进行全脑的神经纤维追踪,并建立整个大脑的结构连接网络;另外,对采集得到的脑磁图MEG信号进行3D源重建;
2)根据需要分析的感兴趣区域提取出所述连接网络中的主干网络,并将主干网络转化为图;
设主干网络中的任意感兴趣脑区为i,主干网络中的每个感兴趣区ROI(i)均视为一个节点i,节点i代表的感兴趣区域的皮层面积为S(i);
主干网络中连接两个脑区i和j的神经纤维ROI(i)和ROI(j)对应于连接节点i和j的边E(i,j),边的长度和权重分别为和其中,Ef为连接节点i和j的所有纤维,lf为这些纤维的长度,Nf为神经纤维的数目;所以l为连接两区域的所有神经纤维的平均长度,w反映的是两区域的连接密度;
3)对所得的各个感兴趣区的结构信息进行归一化,并转换到效能连接的先验概率分布空间,转换模型为:
任意脑区i和j之间的效能连接服从高斯分布N(0,∑ij),sij为归一化后的结构连接信息,∑0、a、b为模型的可调节参数;
4)基于变分贝叶斯框架的效能连接模型为Y=XW+E,模型Y中,W对应表示脑区间的效能连接参数矩阵,该矩阵W为自回归系数参数矩阵;
E是均值为零、精度矩阵为Λ的高斯噪声,且Λ~Γ(b,c);X,Y为经过3D源重建后的感兴趣区域信号,对于给定的数据集D={X,Y}有:
所述参数w、Λ和α服从高斯分布N(0,∑ij);
5)通过集成学习方法和最大期望EM算法,求取各脑区间的效能连接Y。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658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