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热管的发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7156.9 | 申请日: | 201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1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施权峰;郭钟亮;傅圣文;吴炫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利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64 | 分类号: | H01L33/64;H01L23/427;H01L25/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热管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详言之,涉及一种具有热管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与节能的议题日渐受到重视,具有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光装置逐渐取代传统的灯泡。然而,发光二极管通常以多颗排列在一起,因此如何有效地散热则是一大课题。
参考图1,显示现有发光装置的剖视示意图。该发光装置1包括一发光二极管(LED)元件10、一基板12、一容器16及一冷却水14。该基板12为一封装基板,且具有一第一表面121、一第二表面122。该发光二极管元件10位于该基板12的第一表面121。该基板12的第二表面122位于该容器16上。该冷却水14在该容器16内流动,以带走该发光二极管元件10发光所产生的热。
该现有发光装置1的缺点如下。该发光二极管元件10的热先通过该基板12及该容器16的侧壁之后才会进入该冷却水14,而被该冷却水14带走。由于该基板12及该容器16通常不是热的良导体,因此,该发光二极管元件10的热并无法快速地传导到该冷却水14,导致该现有发光装置1的散热效率并不高。换言之,现有技术的热阻过大。在一实际测量时,该发光二极管元件10的热阻为7.7℃/W。此外,另一种现有发光装置加装一铝散热基板于该基板12及该容器16之间,其所测得的热阻为8.1℃/W。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发光装置中发光二极管散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热管的发光装置,其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元件;至少一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及至少一孔洞,该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位于该至少一第一基板的该第一表面,该至少一孔洞开口于该至少一第一基板的该第二表面,且相对于该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一热管,具有至少一热管开口,该至少一热管开口连通该至少一孔洞;以及一冷却液,位于该至少一孔洞内,从而吸收该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热以形成一蒸发气体而在该热管内流动。
优选地,该至少一孔洞为盲孔。
优选地,该至少一孔洞还开口于该至少一第一基板的该第一表面,使得该冷却液能够接触该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元件。
优选地,该冷却液为水、甲醇、乙醇、氨、丙酮或其任意组合。
优选地,所述具有热管的发光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基板,位于该至少一第一基板的该第二表面,该第二基板具有至少一贯穿孔,该至少一贯穿孔连通该至少一第一基板的该至少一孔洞及该至少一热管开口,使得该冷却液能够经由该至少一贯穿孔进入该至少一孔洞。
优选地,该至少一孔洞为盲孔。
优选地,该至少一孔洞还开口于该至少一第一基板的该第一表面,使得该冷却液能够接触该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元件。
优选地,该第二基板为散热基板或电路板。
优选地,该热管包括一外壳体及一毛细结构,该毛细结构位于该外壳体的内侧壁以定义出一中空容置空间,该至少一热管开口贯穿该外壳体及该毛细结构,而连通至该中空容置空间,使得该蒸发气体能够在该中空容置空间内流动,进而隔着该外壳体与外界环境形成热交换,最终冷凝成液态冷却液。
优选地,该热管还包括至少一突出部,每一该突出部对应每一该第一基板,且具有至少一热管开口,该毛细结构及该中空容置空间延伸至该至少一突出部。
优选地,该热管还包括多个鳍片部,该毛细结构及该中空容置空间延伸至所述鳍片部。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散热鳍片,连接至该热管的外壳体的外侧壁。
优选地,该外壳体的材质为金属,且该毛细结构为铜网、铜粉烧解或沟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热管的发光装置,其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元件;至少一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及至少一孔洞,该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位于该至少一第一基板的该第一表面,该至少一孔洞开口于该至少一第一基板的该第二表面,且相对于该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一热管,具有至少一突柱,该至少一突柱插设于该至少一孔洞内;以及一冷却液,位于该至少一突柱内,从而吸收该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热以形成一蒸发气体而在该热管内流动。
优选地,该至少一孔洞为盲孔。
优选地,该至少一孔洞还开口于该至少一第一基板的该第一表面,使得该至少一突柱能够接触该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元件。
优选地,该冷却液为水、甲醇、乙醇、氨、丙酮或其任意组合。
优选地,该热管包括一外壳体及一毛细结构,该毛细结构位于该外壳体的内侧壁以定义出一中空容置空间,该毛细结构及该中空容置空间延伸至该至少一突柱,使得该蒸发气体能够在该中空容置空间内流动,进而隔着该外壳体与外界环境形成热交换,最终冷凝成液态冷却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利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乐利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71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颗粒状三维有序大孔螯合树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类双组分小分子有机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