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聚烯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7582.2 | 申请日: | 201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9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石允慧;孙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18;C08L23/12;C08L23/06;C08K13/02;C08K13/04;C08K7/14;B29C47/38;B29C70/60;E04G9/05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烯烃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复合聚烯烃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
外层阻燃聚烯烃材料9份,
内层增强聚烯烃层1~4份;
其中,所述的外层阻燃聚烯烃材料,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聚烯烃1:50~80份,
填料1:0~30份,
阻燃剂:16~35份,
阻燃协效剂:0~9份,
抗氧剂1:0.1~0.4份,
润滑剂1:0.1~0.4份;
所述的内层增强聚烯烃层,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聚烯烃2:50~80份,
玻璃纤维:0~45份,
填料2:0~30份,
接枝物:0~5份,
抗氧剂2:0.1~0.4份,
润滑剂2:0.1~0.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聚烯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烯烃1或聚烯烃2选自聚丙烯或聚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
或所述的填料1或填料2选自滑石粉、云母或硫酸钡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或所述的阻燃剂为溴系阻燃剂,氮磷系无卤阻燃剂或低卤阻燃母粒;
或所述的阻燃协效剂选自Sb2O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聚烯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溴系阻燃剂选自十溴二苯乙烷或八溴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或所述的氮磷无卤阻燃剂为聚磷酸铵和三聚氰胺尿酸盐复合物,复配比例为2∶1;
或所述的低卤阻燃母粒为十溴二苯乙烷和苯基丁烷协效剂的复合物,复配比例为1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聚烯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1或抗氧剂2选自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或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聚烯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滑剂1或润滑剂2选自硬脂酸钙或N.N′-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聚烯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纤维选自无碱玻纤或中碱玻璃纤维中的一种;
或所述的玻璃纤维为短切纤维或连续纤维中的一种;
或所述的接枝物为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乙烯或双马来酰亚胺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聚烯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聚烯烃材料为实心或中空板结构。
8.一种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复合聚烯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比例称取各原料,将外层阻燃聚烯烃材料所用聚烯烃树脂、填料1、阻燃剂、抗氧剂和润滑剂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匀;
该混合物由精密计量的喂料器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双螺杆高速剪切、混炼,由机头挤出、拉条、风冷、切粒、干燥;
(2)按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比例称取各原料,将内层材料所用聚烯烃树脂、填料2、抗氧剂和润滑剂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该混合物由精密计量的喂料器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同时玻璃纤维由玻纤加入口按上述比例加入;经双螺杆高速剪切、混炼,由机头挤出、拉条、风冷、切粒、干燥;
(3)将上述(1)和(2)步骤制备得到的材料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得到复合聚烯烃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螺杆温度为170~190℃;
或所述的步骤(1)中的混合速度为300~400转/分,混合时间为4~8min;
或所述的步骤(2)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螺杆温度为180~220℃;
或所述的步骤(2)中的混合速度为300~400转/分,混合时间为4~8min;
或所述的步骤(3)的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各段温度为180~210℃。
10.一种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复合聚烯烃材料用作建筑模板或外墙脚手架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758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