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多应用间网络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7670.2 | 申请日: | 201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4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20 | 分类号: | H04W28/20;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媛睿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龚家骅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 应用 网络资源 分配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多应用间网络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智能移动终端的整体无线网络,例如,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以及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其带宽为2-4Mbps。在实际的应用中,实际上行下载的带宽更窄,具体原因与环境、信号等因素相关。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市场上的应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应用依赖于网络的远程服务平台、云计算等后台数据服务器的支持。智能移动终端属于多任务操作系统,在后台网络应用程序运行比较多时,网络资源显的尤为重要,此外,多个应用程序在后台运行时也会出现网络资源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情况。
现有一般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底层网络对于多个网络应用的联网数据通信请求直接转发,对带宽不加以控制,应用程序间以抢占方式占用带宽,具体由应用程序自身内部的具体实现机制决定,比如单线程下载、多线程下载、P2P等。因此,如果后台某个应用程序以恶意方式占用带宽与其服务器通信,将导致当前应用程序的数据通信交换速度缓慢,等待时间延长,影响用户业务的正常使用。另外,现有智能移动终端系统根据应用程序固定分配网络资源,也会产生随着用户对应用程序操作的改变,原来分配的资源无法满足用户需要,进而导致当前应用程序的数据通信交换速度缓慢,等待时间延长。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使得用户在使用当前应用程序时,在网络通信上相对于后台运行的其它应用程序没有任何优势,网络带宽资源分配不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多应用间网络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设备,用以提高终端上运行的多个网络应用程序之间的网络资源带宽分配的合理性。根据用户对各网络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调整带宽分配,解决在启动多个应用程序的情况下,网络资源被其他后台应用程序占用导致的当前应用程序数据通信时间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多应用间网络资源分配方法,包括:
终端根据设定比例确定前台运行的网络应用程序对网络带宽资源的分配比例,根据其所统计的用户对各网络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确定各网络应用程序对未分配的网络带宽资源的分配比例;
所述终端根据各网络应用程序对网络带宽资源的分配比例,为各网络应用程序分配网络带宽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信息收集模块,用于收集和统计用户对各网络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
分配比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设定比例确定前台运行的网络应用程序对网络带宽资源的分配比例,根据其所统计的用户对各网络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确定各网络应用程序对未分配的网络带宽资源的分配比例;
资源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配比例确定模块确定出的各网络应用程序对网络带宽资源的分配比例,为各网络应用程序分配网络带宽资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方案通过优先为前台运行的网络应用程序分配带宽资源,根据所统计的用户对各网络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确定各网络应用程序对网络带宽资源的分配比例,并按照该比例为各网络应用程序分配网络带宽资源,解决了在终端启动多个应用程序的情况下,网络资源被其他后台应用程序占用导致的当前应用程序数据通信时间增加的问题,保证当前正在使用的应用程序获得足够的带宽,减小当前应用程序的网络通信占用时间,使得展现更加平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多应用间网络资源分配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多应用间网络资源分配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多应用间网络资源分配流程中确定网络带宽资源的分配比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76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