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拔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8328.4 | 申请日: | 201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2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俞国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唯尔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3 | 分类号: | H01R13/633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47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插头,尤其是一种电器产品的电源易拔插头。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经常会需要插拔电源插头,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通过手握插头往外拔出,但是插头一般都是比较牢固的插在插座上,所以用力拔取时,插座就会很难固定,不易拔出,如果手潮湿的话拔取插头时就会有触电的危险。所以现在出现很多易拔插头,如专利号为CN200920073812.3的中国实用新型《一种易拔插头》,其插接于一插座,所述插头包含有:一座体,其具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槽底面间隔地向外延伸有二导电片,且所述容置槽槽底面至少具有一通孔;一抵顶件,其具有一扳动部、至少一轴部、以及至少一于所述轴部径向成形的抵顶部,所述轴部是能够转动地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且所述扳动部是位于所述座体之外部,所述抵顶部是位于所述容置槽内且对应所述通孔;一座盖,其能够与所述座体相互盖合,使所述容置槽成封闭状,且将所述抵顶件的轴部夹置于所述座体与座盖之间。这种结构提高了插头的适用性,同时避免所述插头的抵顶件断裂损坏,但是这种插头结构较复杂,制造成本也较高,而且抵触力量不够大,在大电流插座上应用效果不理想,容易造成抵顶件断裂损坏。
常规插座UL标准插拔力最大50N,一般使用者都可以拔出。而大电流的插座载流部件相对常规插座来说大而宽,夹持力UL标准常规在356N左右(没有上限),可以很大,因此不易插入和拔出。为此有人设计带手柄的插座,如专利号为US7052309的美国专利,该手柄设计主要解决大电流(即大于或等于30A)插座的插入和拔出力问题,其缺陷在于结构复杂,容易拉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方便、抵触力量大、适合在大电流插座上使用的易拔插头。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易拔插头,包括插头壳体,插头壳体的下端面上设有金属插脚,插头壳体的后端与电源线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上、位于金属插脚之间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上下贯穿的通孔,一带手柄部的螺杆从上往下插置于通孔中、并与一固定于插头壳体内的螺帽配合可上下活动地连接固定。
作为改进,所述插头壳体内设有:
一座体,其设有一容置槽,在容置槽的中部成型有一限位固定腔,所述限位固定腔与插头壳体的贯穿通孔在同一轴线上并互相连通,所述螺帽嵌置于限位固定腔内,在容置槽的底部、限位固定腔的外侧四周设有供金属插脚插置固定的插槽;
一盖体,置于座体的上方,与座体对合连接,在盖体上设有与螺帽位置配合的中空连接柱;
所述螺杆从上往下穿过插头壳体的通孔、盖体的中空连接柱,与螺帽的螺孔可活动地螺纹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限位固定腔为六角形凹腔,所述螺帽为六角螺帽。
再改进,所述座体与盖体的后端成型有相互对应的供导线穿置的凹部。
再改进,所述插头壳体采用PVC塑胶制成,所述座体与盖体对合后通过插头壳体整体包覆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插脚为三个导电插片和一个接地铜件。
最后,所述螺杆的上端设有手柄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产品结构简单实用,使用非常方便,在插头上设置带手柄部的螺杆,通过螺杆来抵触对应的插座,推动插头往外运动,势必带动金属插脚脱离插座上插孔,从而使得拔取插头变得非常简单、安全,避免了触电的危险,而且螺杆与插头连接稳定、不易断裂损坏,插拔力量大,可以达到540N,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螺杆在伸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唯尔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唯尔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83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