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流效果经改善的圆柱形蓄电池及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8644.1 | 申请日: | 201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8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娄豫皖;葛建民;和祥运;陆惠英;夏保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宏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潘振甦 |
地址: | 20180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效果 改善 圆柱形 蓄电池 制作方法 | ||
1.一种集流效果经改善的圆柱形蓄电池,包括一个圆柱形电池壳体;一个放置在圆柱形电池壳体内的发电元件;一个将发电元件密封在电池壳腔内的圆形正极端子,其特征在于:
①所述的发电元件是由第一发电单元和第二发电单元两个并联连接而成,所述的发电元件的正极通过正极引流元件与正极端子相连,所述的发电元件的负极通过负极引流元件与负极端子相连;
②每个发电单元是由薄片状正极、负极、隔膜及电解质和引流元件构成,薄片状正极和负极分别处于隔膜的两侧并被隔膜隔开。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片状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宽度小于传统圆柱形蓄电池单个发电单元的正、负极板宽度的一半。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正极板、负极板与隔膜一起,螺旋式卷绕成极组,极组的外径比圆柱形电池壳体的内径小0.1-0.5mm。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发电单元和第二发电单元间放置环形绝缘垫或第一发电单元与正极端子间通过环形绝缘垫隔开。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发电单元并联,使集流面积增加100%。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电元件为2个以上。
7.制作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是:
(a)按传统的技术制作出小于传统极板宽度一半的正极板(9)、负极板(10),将隔膜(11)放在正极板(9)和负极板(10)之间,一起卷绕成两个圆柱状极组,圆柱状极组的外径略小于电池壳的内径,再采用焊接的方法在圆柱状极组的两端分别焊上传统的正极集电板(7)、负极集电板(8);
(b)将步骤(a)制备的带有正极集电板和负极集电板的第一发电单元(14)和(15)通过正极连接片(12)和负极连接片(13)并联为一个柱状发电元件;其中,所述正极连接片(12),两端分别与第一发电单元(14)和第二发电单元(15)的正极集流板通过焊接相连,负极连接片(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发电单元(14)和第二发电单元(15)的负极集流板通过焊接相连;两个发电单元间或第一发电单元(14)与正极端子(2)间通过环形绝缘垫(17)隔开;
(c)正极连接片(12)和正极引流条或正极引流元件(6)的焊接采用包括电阻焊、激光焊或电子束焊;
(d)将上述第一发电单元(14)和第二发电单元(15)组成的发电元件装入电池壳体(3)中,将电阻焊机的两个电极分别与正极端子(2)和电池壳底接触,施加一定的压力并通电,使正极端子(2)与正极引流元件(6)、负极集电板(8)与电池壳底同时焊住;
(e)注入电解液,盖上正极端子(2),将正极端子(2)与电池壳口通过塑胶材质的绝缘环(5)机械密封在一起;
(f)将制作好的电池采用与传统电池相同的方法用小电流完全充放电数次,对电池进行活化。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外部包裹有隔离物。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物为蓄电池的常用隔膜,或采用PP、PE和PPE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宏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宏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86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容器用原纸及使用该纸容器用原纸的纸容器用层压片材
- 下一篇:雕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