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井资料的斜井校正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90384.1 申请日: 2011-09-14
公开(公告)号: CN102996114A 公开(公告)日: 2013-03-27
发明(设计)人: 王维 申请(专利权)人: 王维
主分类号: E21B47/00 分类号: E21B47/00;E21B4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65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测井 资料 斜井 校正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测井资料的斜井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九五”期间,国内把老井开窗侧钻立为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分别在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大庆油田和新疆油田进行了科研攻关,钻成了中曲率和大曲率的老井开窗侧钻水平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侧钻井(侧钻水平井)技术,目前已经是国内外公认的恢复老井产量的一项好技术,侧钻井(侧钻水平井)技术很多方面较直井而言,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如降低油田开发成本、挖掘老油田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等。目前国内的各大油田普遍进行了侧钻井(侧钻水平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对岩石力学特性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实验室对岩心进行实测;二是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推导出岩石力学特性参数,并用少量的室内实验资料校正。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岩心实验是在干岩样的情况下测试的,提供的测井资料也多是在完井之前取得的,因此人们往往把由此得出的岩石力学特性看成是恒定不变的,并把它应用到各种计算之中。显然,这是很局限的。经过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世界各地油气田开发过程以及大量的实验室实测资料的研究与分析,人们认识到油气开发过程是储层孔隙压力、多相流(油气水)渗流与储层岩石弹塑性变形动态耦合过程。

国内岩石力学应用研究开展的较晚,与油气开发相关的岩石力学理论与应用在近十几年,1977年以后才开始筹建岩石力学实验室,且国内只有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学前身)开发系(现石油工程学院)一家。该实验室“六五”期间开展了地层破裂压力预报技术的研究。“七五”期间开展了套管损坏机理及防治和复合盐膏层流变规律等一系列研究。“八五”期间,开展了更为广泛的研究工作,如地应力确定技术、井壁稳定技术、出砂机理、水力压裂等研究。目前在石油行业研究岩石力学的机构也正在不断增多,如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勘探开发研究院、胜利油田钻井研究院等,尤其是在90年代以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岩石力学理论应用研究出砂问题上,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少数油田在编制完井方案前做了一些小尺寸的出砂预测试验,由此认识到出砂预测技术的重要作用,并从此对出砂预测技术开展了综合研究。在借鉴国外出砂预测技术的基础上,国内出砂预测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国外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利用侧钻(侧钻水平井)来提高油气田采收率的尝试,70年代侧钻(侧钻水平井)技术有了较大的突破,特别是80年代发展了导向钻井技术,引起了当今侧钻水平井开采的技术革命,产生了一场巨大的石油工业技术变革,在世界20多个产油国形成了用水平井开采油田的较大工业规模。据相关文献报道,在美国、加拿大、苏联、伊朗等国家每年施工侧钻井数量逐年增加,有的国家每年施工的侧钻井上万口以上。

测井资料对各种地层岩性、物性有针对性的反映。进行地层岩性、物性与含油性的测井精细解释,旨在进一步搞清其岩石矿物成分、准确计算地层的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及含油饱和度(剩余油饱和度)等参数。

侧钻井(侧钻水平井)岩性、物性研究对于岩石力学参数的计算及工程应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完井工程中。地层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含水饱和度等参数为侧钻井(侧钻水平井)生产过程中地层是否出砂提供了直接判据,准确计算侧钻井(侧钻水平井)岩性、物性参数对于后续侧钻井(侧钻水平井)地层岩石力学特征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测井资料的斜井校正方法,该测定方法能快速完成测井资料的斜井校正,且校正结果精确,校正步骤简单,大大降低了校正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测井资料的斜井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假设需要校正的斜井各井段的曲率为一常数,即井斜角δ随深度h的变化为一常数;

(b)假设某一深度点井斜角为α,在斜井上的足够小段dh,可看成直线段。即在此井眼轨迹点附近取一微元段dS,则其纵坐标增量为;

dHz=cos adS

(c)垂深计算时需把n到n+1点这段井眼作为一个长度单元,并且使用n点和n+1点的井斜角平均值作为本井段的平均井斜角,则其几何关系可表达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维,未经王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03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