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及其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0969.3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7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吴育庆;大石太洋;吴仓逢;吴振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H01F38/14;H01F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电力 传输 感应 板结 及其 工艺 | ||
1.一种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铁心板,于一表面上设有至少一凹槽;
至少一感应线圈,具有至少一引出线,呈中心镂空状,配置于该铁心板上,且该镂空处对应该凹槽;以及
至少一磁性件,容置于该感应线圈的中心镂空处,其下方一部分嵌入该凹槽内,使得该磁性件与该铁心板结合的高度不大于该感应线圈与该铁心板结合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粘着件,为一不导电材料,用以粘着该感应线圈于该铁心板上,及粘着该磁性件下方一部分与该铁心板凹槽结合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粘着件为一双面胶带或粘着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感应线圈的面积小于该铁心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铁心板凹槽的深度与铁心板厚度的比率为1∶1.15~6.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铁心板的凹槽呈圆形,而该磁性件也呈与该凹槽对应的圆筒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铁心板的凹槽呈矩形状,而该磁性件也呈与该凹槽对应的矩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磁性件为一磁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磁性件由该感应线圈围绕一铁心所构成,因电流流经该感应线圈而产生电磁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引出线对应该磁铁心板的位置处设有一呈长条状的沟槽,使该引出线能够埋入该沟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沟槽贯穿该磁铁心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沟槽与该凹槽之间具有一间隙隔墙。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铁心板由磁铁心材料压制而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铁心板于至少一表面做图样化处理,形成图样化多个沟槽后,断裂成多个独立的铁心块,再组成平板状,以至少一可挠性材料粘贴或包覆该铁心板至少一表面所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沟漕呈内凹的三角状、圆弧状或梯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沟槽呈横长条状或直长条状,使该铁心板能够断裂成多个长条块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沟槽呈横直条交错的方格状,使该铁心板断裂成多个方块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感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材料为一不导电的PET胶带或粘着剂。
19.一种无线电力感应板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至少包括下列步骤:
备置一铁心板;
开设至少一凹槽于该铁心板的一表面上;
备置至少一呈中心镂空状的感应线圈;
粘着该感应线圈于该铁心板上,并使该感应线圈的中心镂空处对应该铁心板的凹槽;
备置至少一磁性件;以及
置入该磁性件于该感应线圈的中心镂空处,并粘着该磁性件下方一部分于该凹槽内,使得该磁性件与该铁心板结合的高度小于等于该感应线圈与该铁心板结合的高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电力感应板工艺,其特征在于,粘着该感应线圈于该铁心板上的步骤,为使用一不导电材料制成的双面胶带或粘着剂粘贴两者。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电力感应板工艺,其特征在于,粘着该磁铁下方一部分于该凹槽内的步骤,为使用一不导电材料制成的双面胶带或粘着剂黏贴两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096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通信中的信道反馈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可再生能量输出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