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IT支撑网生成网络拓扑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1156.6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6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琦;林倜;陆晓东;杨钧;王建宏;冯海连;徐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牛峥;王丽琴 |
地址: | 21002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it 支撑 生成 网络 拓扑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T支撑网技术,尤其涉及针对IT支撑网生成网络拓扑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其用户业务和用户数量都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作为载体的IT支撑网也愈发重要。为了使IT支撑网能够稳定高效的运行,实时并准确的掌握IT支撑网复杂的网络结构,即网络拓扑,成为电信领域高度关注的方面之一。
目前,针对IT支撑网生成网络拓扑的方法包括:
首先,人工梳理设备信息,录入设备的静态数据源。所述静态数据源包括设备名称、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该连接关系只粗略反映了哪两个设备之间有连接关系,没有体现两个设备中的哪两个端口有连接关系。
然后,根据静态数据源,计算出网络拓扑中各设备的坐标信息,再采用FLEX、FLASH等WEB技术进行定制绘制,呈现网络拓扑。
现有方法以设备为最小的网络节点粒度,提供设备到设备的连接示意图,无法从网络拓扑中获知端到端的连接信息。并且,现有方法中以人工录入的静态数据源生成IT支撑网网络拓扑,得到的是静态的网络拓扑,不能动态采集拓扑数据,难以实现动态拓扑,更新效率低;而且,现有方法得到的IT支撑网网络拓扑对核心子装置或局部区域进行网络拓扑绘制,缺乏全网的全局拓扑。
可见,现有方案至少存在无法从网络拓扑中获知端到端连接信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IT支撑网生成网络拓扑的方法,该方法能够生成以网络端口为最小粒度的网络拓扑。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IT支撑网生成网络拓扑的装置,该装置能够生成以网络端口为最小粒度的网络拓扑。
一种针对IT支撑网生成网络拓扑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IT支撑网中各设备的属性,所述属性包括设备名称和端口信息;
由端口信息建立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计算出网络拓扑中各层设备的绝对坐标位置;
由连接关系和绝对坐标位置,呈现出网络拓扑。
一种针对IT支撑网生成网络拓扑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信息获取单元、关系建立单元、位置计算单元和呈现单元;
所述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IT支撑网中各设备的属性,传送给所述关系建立单元,所述属性包括设备名称和端口信息;
所述关系建立单元,用于由端口信息建立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传送给所述呈现单元;
所述位置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出网络拓扑中各层设备的绝对坐标位置,将计算出的绝对位置坐标发送给所述呈现单元;
所述呈现单元,用于由连接关系和绝对坐标位置,呈现出网络拓扑。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获取的IT支撑网络各设备的属性中包含端口信息,基于端口信息建立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再由连接关系和绝对坐标位置呈现网络拓扑。本发明将最小节点粒度细化到端口,实现了端口到端口的网络拓扑,能够有效提升管理精细度,进而提高端口及链路管理维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针对IT支撑网生成网络拓扑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呈现的网络拓扑示意图实例;
图3为本发明针对IT支撑网生成网络拓扑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基于端口信息建立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再由连接关系和绝对坐标位置呈现针对IT支撑网络的网络拓扑。这样,将最小节点粒度细化到端口,实现了端口到端口的网络拓扑,能够有效提升管理精细度,进而提高端口及链路管理维护效率。
参见图1,为本发明针对IT支撑网络生成网络拓扑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IT支撑网中各设备的属性,所述属性包括设备名称和端口信息。
获取IT支撑网中各设备属性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通过执行脚本的方式获取,包括:首先登录各设备,具体地,可采用现有的安全协议(SSH,Secure Shell)2或telnet方式登录各设备;对各设备执行属性脚本,接收各设备反馈的字符流;对字符流进行解析,得到设备属性。所述属性脚本预先完成,用于获取各设备属性;在需要时,对各设备执行属性脚本,便可获取各设备的脚本。
进一步地,在获取IT支撑网中各设备的属性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将获取的各设备的属性封装到数据封装模型中;
将相同类型的数据封装模型存储到一个数据集合中。这样,在需要时,通过提取数据集合便可获知各设备属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11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包装鱼药的包装桶
- 下一篇:食品检测样品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