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退焊锡废液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2131.8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1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勤;管于军;陈艳红;伍金平;苏陶贵;何显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02F9/04;C01G2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坚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锡 废液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申请涉及一种退焊锡废液的处理方法,属于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废弃物处理日益受到大家重视,电路板中元器件如何与基板分离也成了研究的热点,对于元器件的脱焊锡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等离子体法、微波加热法等方法。但是化学处理法由于设备简单,处理效率高等特点,依旧在广泛使用。而这些退焊锡废液中由于含有铅、锡、铁、铜等重金属以及具有强酸性、强氧化性,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也不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
退焊锡液,一般是由一定浓度的硝酸、氧化剂(如三氯化铁)、其他助溶剂组成,经过几次循环使用后,由于酸性降低、氧化性减弱、铅锡等离子浓度增高等原因,会导致退锡液的功效降低以至于废弃。
这些退焊锡废液的典型成分如下表所示:
如何对退焊锡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对其中的贵金属进行回收利用是业内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申请即是针对目前在对退焊锡废液处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化学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对退焊锡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且回收废液中的有价金属。
具体来说,本发明申请所述的退焊锡废液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 在退焊锡废液中,加入氯化盐进行反应,然后对溶液进行过滤,滤渣包括氯化铅沉淀,和少量的氯化银,滤渣用浓氨水洗涤溶解氯化银沉淀,洗液回收银,得到较纯的氯化铅;
2. 将过滤后的滤液用萃取剂萃取三价铁,负载有三价铁的有机相用水反萃,反萃液为三氯化铁溶液,可返回配制退锡液;
3. 将溶液的pH用碱调节到1.0~2.0,然后加入硫酸盐,用以沉淀铅与银,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滤渣,为硫酸铅和硫酸银的混合沉淀,用浓氨水洗涤,得到的洗涤液与步骤1的洗涤液混合在一起,用还原剂还原得到银粉,得到的比较纯净的硫酸铅可直接出售,也可转化为其他铅盐出售;
4. 过滤完铅银沉淀后,滤液中主要含有锡、铜、钯以及少量的铁离子,用碱或碳酸盐回调pH2.5~3.0,用以沉淀锡,同时少量的铁也会随之沉淀,经过滤后得到的沉淀再用碱溶解,锡沉淀会完全溶解,而铁沉淀会留在渣中,得到的锡酸盐再电解精炼得到锡;
5. 剩余的滤液用铜萃取剂萃取铜,反萃得到纯净的铜溶液,可电解回收铜;
6. 溶液中的钯进行沉淀,得到的沉淀再回收钯。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步骤1中,加入氯化盐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为2~4 mol/L,在温度为10~30 ℃的条件下混合搅拌,反应时间1~4小时。
在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萃取剂为N235萃取剂。
N235是三辛烷胺基铵的简称(trioctylamine),在常温下为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有刺激性臭味,呈碱性、纯品熔点-34 ℃、沸点365.8 ℃,密度0.811、折射率1.449(20 ℃)、不溶于水、微溶于甲醇、溶于乙醇和乙醚。常用于稀有金属的萃取,在冶金工业中,用来萃取分离钴、镍、锕系和镧系贵金属。
在所述的步骤3中,硫酸盐的摩尔数与铅银摩尔数之比为1:1.1~1.2,反应温度是60~99 ℃,反应时间为1~4小时.
在所述的步骤4中,沉淀的温度60~99 ℃,时间为2~4小时。
在所述的步骤5中,铜萃取剂包括CP-150或M5640。
在所述的步骤6中,钯用乙基黄药进行沉淀。
本发明申请所述的退焊锡废液的处理方法,整个工艺流程合理实用,能够对退焊锡废液中的有价金属进行综合回收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而且通过对退焊锡废液的处理,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申请所述退焊锡废液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流程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申请所述的退焊锡废液的处理方法进行描述,目的是为了公众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而不是对所述技术的限制,在以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原理,对所述处理方法各步骤进行的改进,包括反应条件、添加剂等的改变和替换,凡此达到相同的目的,都在本发明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之内。
实施例一
所述的退焊锡废液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21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