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电线路组合行波故障测距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3785.2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3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王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S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电 线路 组合 行波 故障 测距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组合行波故障测距方法。
背景技术
快速、准确地确定电力线路的故障点位置,可加快永久故障的修复,及时消除隐患以避免大量瞬时性故障的再次发生,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国内外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法,按其原理主要分为阻抗法和行波法两大类。阻抗法受线路结构不对称、过渡电阻、线路参数沿走廊分布不均匀以及互感器变换误差等因素的影响,测距误差较大。行波法基本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已经在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行波测距原理可分为单端原理和双端原理。单端原理测距利用反射波和入射波之间的时间差计算故障距离。然而在接地故障中,故障发生在线路前半段时,故障点的反射波先到达测量端;故障发生在线路后半段时,对端母线的反射波先到达测量端。因此,如何区分来自故障点和对端母线的反射行波成为一个难题。目前单端行波测距原理还难以自动给出正确的测距结果,仍不能在输电线路中单独使用。双端原理测距是通过计算故障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时间差来计算故障位置,其测距精度基本不受线路的故障位置、故障类型、线路长度、接地电阻等因素的影响。但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表明,虽然双端行波原理能够在线自动给出故障测距结果,但可靠性和准确性受给定线路长度误差和授时系统的影响。当给定线路长度存在较大的误差或授时系统不正常工作时,双端原理测距结果是不可信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适用于输电线路的输电线路组合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输电线路组合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1)初测:用M、N表示输电线路两端母线,F为故障点,L为线路全长,线路故障后测得故障行波第一次、第二次到达M端母线的时间记作tM1、tM2,第一次、第二次到达N端母线的时间记作tN1、tN2,输电线路中行波的波速用v表示,利用单端行波原理计算两个可能故障点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37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过滤桶
- 下一篇:一种声学扫描显微镜用夹具及其用于产品批量检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