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隐蔽组合式给水栓及配套使用的快速接头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5121.X | 申请日: | 201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3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韩洪军;张茂国;赵富德;韩旭;刘启合;牛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洪军 |
主分类号: | F16L55/07 | 分类号: | F16L55/07;F16L37/12;F16L33/00;A01G25/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董宝锞 |
地址: | 276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隐蔽 组合式 水栓 配套 使用 快速 接头 | ||
1.一种全隐蔽组合式给水栓,包括进水管(2)、出水管(6)和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隐蔽组合式给水栓设有水管阀室承头(3),进水管(2)设有水管阀室部分(21),水管阀室承头(3)与水管阀室部分(21)分别设有阀轴安装孔,水管阀室承头(3)与水管阀室部分(21)匹配并采用承插连结或者螺纹连接,形成安装蝶阀的腔室密封结构,该腔室结构由阀轴(22)一起穿连和定位;出水管(6)和水管阀室承头(3)采用承插连接或者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隐蔽组合式给水栓,其特征在于:水管阀室承头(3)设有接合凹口(15),出水管(6)的进水口(13)设有接合凸台(16),水管阀室承头(3)和出水管(6)通过接合凹口(15)和接合凸台(16)承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隐蔽组合式给水栓,其特征在于:出水管(6)设有出水管端口插头(12)、出水口端口承头(9)和Y型密封圈(10),出水口端口承头(9)设有卡环A(7)、卡环B(8),出水管(6)的出水管端口插头(12)和出水口端口承头(9)通过螺纹连接或者通过法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隐蔽组合式给水栓,其特征在于:进水管(2)是直管或者弯管,出水管(6)是直管或者弯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隐蔽组合式给水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设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固定爪(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隐蔽组合式给水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6)的出水口设有挂爪A(23)。
7.一种全隐蔽组合式给水栓,包括进水管(2)、出水管(6)和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隐蔽组合式给水栓设有水管阀室承头(3),进水管(2)设有水管阀室部分(21),水管阀室承头(3)与水管阀室部分(21)分别设有阀轴安装孔,水管阀室承头(3)与水管阀室部分(21)匹配并采用承插连结或者螺纹连接,形成安装蝶阀的腔室密封结构,该腔室结构由阀轴(22)一起穿连和定位;出水管(6)和水管阀室承头(3)连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隐蔽组合式给水栓,其特征在于:出水管(6)设有出水管端口插头(12)、出水口端口承头(9)和Y型密封圈(10),出水口端口承头(9)设有卡环A(7)、卡环B(8),出水管(6)的出水管端口插头(12)和出水口端口承头(9)通过螺纹连接或者通过法兰连接。
9.一种全隐蔽组合式给水栓,包括进水管(2)、出水管(6)和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隐蔽组合式给水栓设有水管阀室承头(3),出水管(6)设有水管阀室部分(21),水管阀室承头(3)与水管阀室部分(21)分别设有阀轴安装孔,水管阀室承头(3)与水管阀室部分(21)匹配并采用承插连结或者螺纹连接,形成安装蝶阀的腔室密封结构,该腔室结构由阀轴(22)一起穿连和定位;进水管(2)和水管阀室承头(3)采用承插连接或者螺纹连接。
10.一种与全隐蔽组合式给水栓配套使用的快速接头,包括管体(19),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9)上设有计量水表(18),管体(19)的一端设有挂爪(17),另一端设有软管连接固定止水凸凹环(2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与全隐蔽组合式给水栓配套使用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9)为直管或者弯管。
12.一种与全隐蔽组合式给水栓配套使用的快速接头,包括管体(19),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9)上设有计量水表(18),管体(19)的一端设有接头端口插头(29)、Y型密封圈(28)和接头端口承头(25),接头端口承头(25)设有卡环C(26)和卡环D(27),接头端口承头(25)和接头端口插头(29)采用螺纹或者法兰连接,管体(19)另一端设有软管连接固定止水凸凹环(20);管体(19)为直管或者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洪军,未经韩洪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512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轧耐腐蚀烘烤硬化钢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新型联合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