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茶胶黏嫁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5697.6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8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姚小华;龙伟;任华东;王开良;林萍;曹永庆;常君;李生;吴昌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1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茶 嫁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主要是一种油茶胶黏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油茶生产,长期以来采用有性繁殖(实生繁殖)方式可谓“根深蒂固,这是造成油茶品种混杂、良莠不一、管理不便、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但随着良种选育研究的深入开展和优良无性系的不断产生,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协同攻关,油茶无性繁殖技术难关得以逐步解决并在油茶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为油茶生产走向良种化开辟了道路。其中扦插、嫁接、组培是油茶无性系繁殖的主要手段。油茶嫁接的繁殖方法是将优良母树的枝条嫁接到具有主根的油茶苗砧上,并通过砧、穗切口接面的形成层细胞产生愈伤组织,使相互接合成为统一的新植株。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油茶嫁接繁殖方法,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成功的“油茶芽苗砧嫁接”方法,该法大大提高了油茶的嫁接存活率及繁殖效率,但是随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有些因素制约着嫁接育苗技术的普及推广和油茶良种嫁接繁殖苗的大力开发应用:1、采用铝箔进行捆绑嫁接,由于受嫁接工人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嫁接口紧合程度不一致,导致在种植过程中,穗条大量的脱落,造成了较大的浪费,同时嫁接口紧合程度,对伤口愈合速度及程度受到影响,使嫁接存活率下降;2、铝箔重量较重,运输较难,且购买困难,嫁接后大量产生的铝箔,重复使用较差,大量废弃,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3、在一些地区采用塑料薄膜对嫁接口进行捆绑,虽然成本较低,但是在嫁接苗出圃时需要用刀片划破薄膜,增加了人工成本,且对嫁接技术有一定的要求。本方法采用胶黏剂作为粘合剂,使砧木和穗条能紧密地粘合在一起,提高了嫁接效率,降低了对一些耗材的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要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油茶胶黏嫁接方法,是在油茶嫁接过程中利用胶黏剂粘合砧穗,从而提高嫁接效率和并降低成本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油茶胶黏嫁接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
(1) 将沙床培育的油茶幼嫩砧木取出后,洗净沙土、盖上湿布,备用;
(2)在种子上方苗茎3.0-5.0 cm处用刀片切断苗茎,下方5-8 cm处断根或在种子近根处切断胚根,在下方6.0-8.0 cm出断根;随即用刀片从苗茎砧木上端正中髓心劈开,开口长1.0-1.5 cm;
(3)用单面刀片在接穗饱满芽叶柄下方1.0-2.0 mm处左右两侧,各削一个成15°角度、长1cm的斜面,正交两斜面交会于髓心,形成30-40°尖削度的楔形;再从叶柄上方2.0-3.0 mm处截断,成为带一芽一叶的接穗,置清水中待用;
(4)用胶黏剂涂抹接穗两侧,然后插入砧木切口,叶柄一侧皮层与砧木皮层对齐,轻捏砧穗结合部位,不再松动为止,使砧穗结合部位紧密粘合在一起;
(5)把嫁接好的嫁接苗插入苗床中,盖上薄膜,保持适度在80%-90%以上,培养40天后揭膜。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 通过胶黏剂对砧木和穗条进行苗砧嫁接,有效地降低了油茶嫁接成本,同时降低了嫁接材料获取的难度,保证了嫁接存活率。本发明由于选择了合适嫁接方法和合理操作,在地栽育苗处理下,实现嫁接成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举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举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胶黏剂粘合油茶幼嫩砧木和未木质化的穗条,进行嫁接育苗的方法。用这种方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嫁接苗存活率。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培育粗度合适的砧木
在第一年11月份左右选取大小均匀,饱满的种子,沙藏,在第二年春季通过调控水量,控制砧木萌发大小及粗度,作为砧木;
2、选择营养丰富,芽位饱满的油茶枝条作为穗条进行嫁接;
3、嫁接方法
采用胶黏剂嫁接法,整天可嫁接。该法包括以下顺序的步骤:主要采用劈接法,嫁接工具主要为单面刀片和长0.5-1.0cm,黏度较强的胶黏剂。其步骤如下:
(1)将沙床培育的幼嫩砧木细心取出后,洗净沙土、盖上湿布,放在室内操作台上备用;
(2)在种子上方苗茎4.0-5.0 cm处用刀片切断苗茎,下方5-6 cm处断根或在种子近根处切断胚根,在下方6-8cm出断根,随即用刀片从苗茎砧木上端正中髓心劈开,开口长约1.0-1.5 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56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