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冷锻造模具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5972.4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9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利;王如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22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锻造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冷锻造模具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护模具整体结构不受破坏的新型冷锻造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的高温锻造加工生产的产品往往存在品质的缺陷,加工件的毛坯需要复杂的机械切削加工,工作量加大,有很多的切削余量,材料浪费量大,成本增加,而且高温锻造生产环境恶劣,噪音大,能耗高,因而冷锻造工艺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高温锻造。冷锻造工艺是常温下利用塑性的金属材料在超高压状态下的蠕变原理进行加工生产。冷锻造工艺锻造的产品精度高,后续机械切削工作量小,而且相对与传统的高温锻造具有经济、节能、降耗、环保等优点。但是冷锻造工艺对于模具的要求很高。
通常,冷锻工序与其他工序共用同一个模具单元,传统的冷锻造模具如图1所示,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模座1、固定板垫板2、固定板3、冷锻冲头4、卸料板5、凹模板7、凹模板垫板8、下模座9和模脚10。冷锻冲头4固定在固定板3中,材料6固定在卸料板下面,在进行冷锻生产时,对上模座1施加向下的强压力,依靠强压力对材料6挤压成型,这种强压力对于模具产生强大的应力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挤压的量越大应力冲击就越强,模具在强应力下的变形也就越大,对模具结构和精度的影响相应也越大,传统的模具结构根本无法消除这样的影响,从而导致模具的整体变形影响其寿命及其他工艺如冲剪,折弯等工艺精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冷锻造模具结构因冷锻的强应力对整个模具造成变形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冷锻造模具结构,可以将冷锻工序模具单元从模具中独立出来,让冷锻所产生的强应力层层传递到冲压设备的工作台上,从而保护模具整体结构不受破坏,模具精度不受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冷锻造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冷锻冲头、卸料板和下模座,冷锻冲头安装在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并穿过卸料板,所述上模座内设置有能够与上模座相分离,且与冷锻冲头位置相对应的独立上模座;所述下模座内设置有能够与下模座相分离,且与冷锻冲头位置相对应的独立下模座。
前述的一种新型冷锻造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和卸料板之间还安装有固定板垫板和固定板;所述冷锻冲头固定在固定板中,所述固定板垫板内设置有能够与固定板垫板相分离,且与冷锻冲头位置相对应的独立固定板垫板。
前述的一种新型冷锻造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板和下模座之间还安装有凹模板和凹模板垫板;所述凹模板内设置有能够与凹模板相分离,且与冷锻冲头位置相对应的独立凹模板,所述凹模板垫板内设置有能够与凹模板垫板相分离,且与冷锻冲头位置相对应的独立凹模板。
前述的一种新型冷锻造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锻冲头的上表面、独立固定板垫板、独立上模座的面积依次增大。
前述的一种新型冷锻造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锻冲头、独立凹模板、独立凹模板垫板、独立下模座的面积依次增大。
前述的一种新型冷锻造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下面还安装有多个模脚和一个长模脚,所述长模脚的面积大于独立下模座的面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将冷锻工序从整个连续模结果中分离出来,上模部分由下往上,上模部分由上往下依次加大模具单元面积,增加受力面积,减少模具变形和对设备的冲击,完全消除冷锻工序所产生的强大挤压力对整个模具的结果的破坏和精度的影响,从而轻松实现冷锻产品连续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冷锻造模具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冷锻造模具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新型冷锻造模具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上模座1、固定板垫板2、固定板3、冷锻冲头4、卸料板5、凹模板7、凹模板垫板8、下模座9、模脚10和长模脚16。冷锻冲头4固定安装在固定板3上,并且穿过卸料板5。上模座1内还设置有能够与上模座1相分离,且与冷锻冲头4位置相对应的独立上模座11;固定板垫板2内设置有能够与固定板垫板2相分离,且与冷锻冲头4位置相对应的独立固定板垫板12;凹模板7内设置有能够与凹模板7相分离,且与冷锻冲头4位置相对应的独立凹模板13;凹模板垫板8内设置有能够与凹模板垫板8相分离,且与冷锻冲头4位置相对应的独立凹模板垫板14;下模座9内设置有能够与下模座9相分离,且与冷锻冲头4位置相对应的独立下模座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59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