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烟气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6239.4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1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琦 |
主分类号: | E04F17/02 | 分类号: | E04F1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住宅排气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用于厨房的一种排烟气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住宅厨房共用排烟气系统中,抽油烟机与排气道通过排气软管直接连接,在排气道进气口设置止回阀,通过此止回阀控制排烟气系统的导通与关闭,这一排烟气结构近二十年来始终未改变。但随着人们对装修要求的提高,现在的厨房基本都安装有吊顶,排气道进气口设在吊顶内。而止回阀安装于排气道进气口,则清洗更换止回阀上的止回片时,需拆除吊顶;目前,抽油烟机出气口均设置止回阀,由于抽油烟机内空间有限,清洗更换止回阀上的止回片时,需拆卸机体。上述两种结构都造成止回阀维修、维护、更换麻烦,故用户基本上不清洗止回阀,就造成了油污积存在止回阀内,使止回阀正常的闭合和开启功能失灵,造成排烟气系统的排出厨房炒菜烟气和防止排气管道内烟气倒灌进厨房的功能失效。而目前,炒菜时油烟排不出,而别人家的炒菜味又倒灌进厨房的现象极为普遍,但是用户不知道原因所在,造成用户长期生活在被交叉污染的室内空气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方便用户发现、检查;能防止共用排气管道内烟气倒灌又方便清洗、更换的排烟气结构,有效保障排烟气系统中的防止烟气倒灌和排出烟气功能的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排烟气结构,连通于厨房抽油烟机与楼房共用排气通道之间,包括止回阀、第一排气管及第二排气管,所述止回阀具有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止回阀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抽油烟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止回阀的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共用排气通道的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止回阀包括中空的阀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阀座上的止回板以及铰接于所述止回板上的至少一止回片,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阀座的底部,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阀座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止回片为两片。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采用塑料或有机玻璃或金属制造,所述止回板及所述止回片采用塑料或有机玻璃或金属制造。
进一步地,所述止回阀固定于墙壁或吊顶上。
进一步地,所述止回阀通过固定脚或抱箍固定于墙壁或吊顶上。
进一步地,所述止回阀通过固定脚或抱箍固定于抽油烟机的机罩内,所述机罩上设有可供所需止回板抽出/安装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止回阀通过固定脚或抱箍固定于抽油烟机上用户加设的装饰罩内,所述装饰罩上设有可供所述止回板抽出/安装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管及所述第二排气管为塑料管或金属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管及第二排气管的两端对接处通过胶带或玻璃胶或抱箍密封固定。
本发明中,将止回阀的两端分别通过两排气管与抽油烟机及共用排气通道连接,这样,通过第二排气管降低了止回阀的安装位置,避免将止回阀安装于吊顶上而更换清洗麻烦问题;同时,通过第一排气管提高了止回阀的安装位置避免将止回阀直接安装于抽油烟机时因空间不够而更换清洗麻烦问题,因此,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安装吊顶的厨房,有效提升了系统排烟功能和防倒灌功能,保证使用的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排烟气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排烟气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排烟气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排烟气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排烟气结构,连通于厨房抽油烟机与楼房共用排气通道之间,包括止回阀、第一排气管及第二排气管,所述止回阀具有向下的进气口及向上的出气口,所述止回阀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抽油烟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止回阀的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共用排气通道的进气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琦,未经张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62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