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音讯讯号处理系统及其听力曲线调整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6395.0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1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魏名泛;陈福坤;张弘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H04R2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讯 讯号 处理 系统 及其 听力 曲线 调整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辅助听力装置的音讯讯号处理系统及其听力曲线调整单元。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行动电话的普及和便利,人们已多半养成随时将行动电话拿来直接沟通的习惯,然而经常将行动电话置于耳边通话,对于听力的伤害不容小觑;再者,也因为音乐数字化的誔生,人们透过随身音乐播放装置及耳机即可随时随地聆听音乐,尽管提供了极佳的便利性及娱乐性,但往往会忽略了音量对于听力的损伤,不知不觉中提早了听力的退损及老化,渐渐的影响了原本正常的生活。
目前坊间对于听力受损的患者,多半是建议配戴助听器,而对于患者而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助听器,必须由专业选配人员针对患者的需要进行详细的听力检查,然后再依据检查结果及患者需求,选择合适外型及线路设计的助听器,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戴及评估,才算是能将助听器的功能发挥至极至。使用较不方便,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辅助听力装置的音讯讯号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辅助听力装置的音讯讯号处理系统,包括:
一输入讯号转换单元,用于接收输入讯号,并将所述的输入讯号由模拟格式转换为数字格式;
一讯号压缩单元,接收所述的输入讯号转换单元所输出的所述的输入讯号,并对其进行压缩处理;
一听力曲线调整单元,接收所述的讯号压缩单元所输出的所述的输入讯号,且依据所述的听力曲线调整单元中的听力曲线设定值以调整所述的输入讯号的参数;
一输出讯号转换单元,接收所述的听力曲线调整单元所输出的所述的输入讯号,且将所述的输入讯号放大后再由数字格式转换为模拟格式的输出讯号。
优选地,所述的输入讯号转换单元能够对所述的输入讯号进行设定取样率及分辨率。
优选地,还包括有一回授讯号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的听力曲线调整单元所输出的所述的输入讯号,并降低其噪音与/或回音后回授至所述的讯号压缩单元。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听力曲线调整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听力曲线调整单元,其设置于音讯讯号处理系统当中,其包括:
一听力曲线整合显示模块,其接收一受测听力曲线讯号及一设定有参考听力曲线的参考听力曲线图,并将所述的受测听力曲线讯号转换为受测听力曲线且显示于所述的参考听力曲线图上,再通过一图形化接口显示;
一有限脉冲响应演算模块,其针对所述的受测听力曲线进行有限脉冲响应滤波器演算,并产生一滤波器系数矩阵,通过调整所述的滤波器系数矩阵内的系数来调整所述的受测听力曲线,使其符合于所述的参考听力曲线,并对应产生有一听力曲线设定值;
一演算系数储存处理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的听力曲线设定值。
优选地,所述的参考听力曲线包括正常听力听力曲线、轻度听障听力曲线及中度听障听力曲线。
优选地,所述的有限脉冲响应演算模块先将所述的受测听力曲线转换为个频段,接着再将所述的个频段排列为所述的滤波器系数矩阵,并由操作人员调整所述的滤波器系数矩阵中的个数值以调整至符合对应的所述的参考听力曲线。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通过在辅助听力装置上设置有音讯讯号处理系统,其可根据佩戴者的听力状况,能调整至佩戴者适合的听力曲线来设定参数,从而能给予佩戴者较佳听觉感受,使用较方便,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音讯讯号处理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附图2为听力曲线调整单元的组成示意图;
附图3为听力曲线调整单元所撷取的参考听力曲线图;
附图4为听力曲线图以及受测听力曲线经过有限脉冲响应演算模块进行运算转换后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63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安全性测试系统
- 下一篇:渐缩突扩式内流消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