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倒三轮、四轮自行车无车把转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7263.X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5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贾鲁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鲁铭 |
主分类号: | B62K5/00 | 分类号: | B62K5/00;B62K21/00;B62D7/16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轮 自行车 车把 转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用于自行车上的转向机构,特别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倒三轮、四轮自行车无车把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三轮自行车,无轮是正三轮还是倒三轮,都是由手握住车把进行车辆的转向控制,用双脚做功推动自行车行进(前行或后退),或者是残疾人用的手摇式三轮车。这种三轮自行车不适宜双手有残疾的人使用。而目前残疾人使用的人力驱动车辆行走效率低,不省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在骑行过程中不再需要人用双手或单手控制转向,能够实现用双脚和双手同时做功,也可以做到手脚轮换交替做功,为自行车骑游爱好者提供一种新的骑行方式的同时还可以适合于双脚或双手有残疾的人的倒三轮、四轮自行车无车把转向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发明倒三轮、四轮自行车无车把转向机构,包括装于自行车横轴中部的轴承座,位于轴承座内的与自行车带座椅的纵向轴前端配合的轴承或轴瓦,与自行车纵向轴连接的转向组件,受转向组件控制的连接横杆,位于横轴两端与横轴连为一体的两转向轴座,分别位于两转向轴座中的且与自行车两前轮轴连为一体的有轴孔的两转向轴,两转向轴销分别穿在两转向轴座和两转向轴轴孔中且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两转向轴座上,两转向轴相对两转向轴销转动,两转向臂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横杆的两端铰接而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转向轴连为一体。
上述的转向组件中有一端与纵向轴连接的转向拨杆,装在连接横杆上的有条形滑槽的滑座,转向拨杆的另一端上有伸入滑座上的滑槽中且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柱。
上述的转向组件中有分别装在纵向轴和连接横杆上的相互啮合扇形齿板和齿条,装在纵向轴和连接横杆上的托架。
上述的无车把转向机构中有定位装置,包括分别装于自行车纵向轴、横轴上的上板、下板,位于上板、下板间且两端分别与上、下板连接的弹簧,可保持座位与地面平行安全。
将本发明转向机构装在倒三轮(或四轮)自行车前端横轴和纵向轴上。骑行时,通过人在座位上的身体重心的左、右偏移,使纵向轴产生轴向转动,从而使转向组件带动连接横杆和转向臂向左或向右移动,转向臂带动与之成一体的转向轴和车轮轴绕转向轴销转动,从而使倒三轮(或四轮)自行车前轮转向。
本发明无车把转向机构安装在倒三轮自行车或四轮自行车上,可以随心所欲地手脚同时做功或手脚交替做功推动车辆行驶,手脚同时做功可以提高速度,手脚交替做功可以手脚轮换休息,有利长途骑行。还可以为手或脚有残疾的人提供比目前残疾人使用的人力驱动车辆效率要高很多的倒三轮(或四轮)自行车,省力,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倒三轮自行车上转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倒三轮自行车上转向时的工作状态图。
图3为转向组件位置图。
图4为图3中的Ⅰ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7为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转向组件另一结构在自行车上的位置图。
图9为图8中的C—C剖视图。
图10为图8中的Ⅱ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在有车架的倒三轮自行车上的位置图。
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7,本实施例倒三轮自行车无车把转向机构,包括装于自行车横轴4中部的轴承座3、位于轴承座内的与自行车带座椅1的纵向轴2前端配合的轴承或轴瓦3—1,与自行车纵向轴连接的转向组件,受转向组件控制的连接横杆7,位于横轴两端与横轴连为一体的两转向轴座12,分别位于两转向轴座中的且与自行车两前轮轴13连为一体的有轴孔的两转向轴11。两转向轴销11—1分别穿在两转向轴座和两转向轴轴孔中且通过连接件—螺母固定在两转向轴座上。两转向轴相对两转向轴销转动。两转向臂9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横杆的两端铰接而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转向轴连为一体。
参见图3~图6,转向组件中有一端与纵向轴连接的转向拨杆5、装在连接横杆上的有条形滑槽的滑座8,转向拨杆的另一端上有伸入滑座上的滑槽中且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柱6。
如图1、图7所示,定位装置18包括分别装于自行车纵向梁、横轴上的上板14、下板16,位于上板14、下板16间且两端分别与上、下板连接的弹簧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鲁铭,未经贾鲁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72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热循环管路系统
- 下一篇:作物根际沉积炭模拟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