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重荧光防伪丸化种子的制备方法及其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8408.8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3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胡晋;关亚静;胡伟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A01C1/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雪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重 荧光 防伪 种子 制备 方法 及其 检测 | ||
1.一种双重荧光防伪丸化种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造粒:将一定质量的裸种倒入包衣机,喷雾第一荧光色剂制备的溶液湿润裸种表面,加入质量为3.5%-5.0%裸种质量的第一种衣剂,不断搅拌,使之包裹于裸种表面,重复以上步骤3-5次,形成微小丸状;然后每次加入20%-50%裸种质量的第一种衣剂并重复数次,期间不断喷雾粘合剂并搅拌;
丸化:将7-43倍裸种质量的第二种衣剂与5%-15%裸种质量的第二荧光色剂的粉剂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然后多次加入裸种质量20%-50%的混合物到上个步骤形成的丸状种子,期间不断喷雾粘合剂并搅拌,然后筛选、抛光、上色、干燥,得到包衣完毕的种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种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荧光色剂是罗丹明B,所述的第二荧光色剂是荧光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种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种衣剂可选自粘土、硅藻土,泥炭、云母、蛭石,珍珠岩、活性炭、磷矿粉、膨润土及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的第一种衣剂选自膨润土;所述的第二种衣剂选自滑石粉;所述的粘合剂是选自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溶液,高分子聚合物包括阿拉伯树胶,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醋酸纤维及聚乙烯醋酸纤维盐、藻朊酸钠、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氧化物、聚乙烯醇等,优选羧甲基纤维素溶液,其浓度为0.5%-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种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子为适合丸化的蔬菜、花卉、牧草、经济作物等植物种子,蔬菜种子譬如花椰菜、甘蓝、油菜等,花卉种子譬如海棠、矮牵牛等,牧草种子譬如紫花苜蓿、披碱草等,经济作物如烟草、芝麻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伪种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优选为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经过丸粒化处理小粒和极小粒的种子,进一步优选千粒重小于5g的种子,特别优选千粒重在0.05-0.5g的极小粒种子。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防伪种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造粒步骤中,加入第一荧光色剂的总质量优选为裸种质量的0.45%-0.75%;在丸化步骤中,加入第二荧光色剂的总质量优选为裸种质量的5%或10%或15%,最优选1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伪种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种子为千粒重在0.05-0.5g的极小粒种子时,在造粒步骤中加入的第一种衣剂质量总计为裸种质量的6-9倍,优选7.5倍;在丸化步骤中加入的第二种衣剂质量总计为裸种质量的35-43倍,优选42倍;在造粒步骤结束时,极小粒丸化种子的粒径为1.00mm-1.25mm,在丸化步骤结束时,极小粒丸化种子的粒径为1.60mm-1.80mm。
8.一种如权利要求1制备的双重荧光防伪种子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丸化种子放置在载玻片上,加水使其裂解,用波长范围480nm~500nm的蓝光照射加水裂解的丸化种子,若在照射下丸化种子内部显示明亮的绿色荧光则继而用波长范围520nm~540nm的绿光照射裂解的丸化种子,若在照射下丸化种子内部显示明亮的红色荧光,则所述的丸化种子是双重荧光防伪种子,用蓝光照射和用绿光照射的步骤并无严格的先后之分。
9.一种如权利要求1制备的双重荧光防伪种子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丸化种子萌发,用波长范围480nm~500nm的蓝光照射早期幼苗,若在照射下幼苗能够显示明亮的黄绿色荧光,则继而用波长范围520nm~540nm的绿光照射,若幼苗在照射下显示明亮的红色荧光,则所述的丸化种子是双重荧光防伪种子,用蓝光照射和用绿光照射的步骤并无严格的先后之分。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烟草丸化种子萌发,用波长范围480nm~500nm的蓝光照射早期幼苗两片子叶,若在子叶尖端和茎生长点显示明亮的黄绿色荧光,则继而用波长范围520nm~540nm的绿光照射,若子叶叶脉在照射下显示明亮的红色荧光,则所述的丸化种子是双重荧光防伪种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840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双平台直方图的红外图像自适应增强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段控温晶体生长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