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金属镍盐为配体的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8533.9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8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纪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开复精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1/22 | 分类号: | B01J31/22;B01J31/26;C07C53/08;C07C5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0231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金属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机金属镍盐为配体的铑催化剂制备及在羰基化合成醋酸过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醋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醋酸乙烯单体、醋酐、对苯二甲酸(PTA)、聚乙烯醇、醋酸酯类、醋酸纤维等。在化工、轻纺、医药、染料等行业具有广泛用途。近年来,由于PTA及醋酸下游产品的发展,已促使醋酸成为少数产量和需求量迅速增长的少数几个化工产品之一。
二十世纪60年代末,美国Monsanto公司的F.E.Paulik等人所报道的用于甲醇羰基合成的可溶性的羰基铑-碘催化剂体系(US3 769 329);为羰基合成工艺开辟了新的实施途径。经过不断的改进及完善,以铑为催化剂的羰基合成技术成为目前乙酸工业上最重要和产量最大的生产工艺路线。其反应过程是甲醇通过铑催化剂的作用,与一氧化碳反应制备乙酸,催化剂采用[Rh(CO)2I2]-阴离子型小分子配合物[Roth,J.F.et al.Chem.Technol,1971,600]。由于这类铑活性物种在反应中不稳定,很容易在反应过程中转化为二羰基四碘铑(III)[Rh(CO)2I4]-阴离子配合物,而失去活性。因此在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保持一氧化碳的分压或加入过量的碘化氢以保护铑(I)配合物的存在,但这又极大地增加了反应介质对设备的腐蚀作用。
在甲醇羰基化合成反应工艺路线中,催化剂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目的在于研究活性高;稳定性好;易于回收;兼具均相和非均相两类催化剂优点的新型催化剂体系。多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体金属、配体、载体和助剂这几个方面。其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现行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提高反应速率,增加醋酸、醋酐产率的目的。
在甲醇羰基化反应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以铑为中心活性物种的催化性能,除了对催化剂本身的结构改造,以达到其催化效率的提高。如J.Rankin等人采用[RhCI(CO)CPEt3]2,将时空收率STY(摩尔产物/升.小时)由[Rh(CO)2CI]2的5.0提高到9.2(Chem.Commun,1997.1835,C.A.Carraz)等选用双齿型膦铑配合物),其中STY达到13.7(Chem.commun.2000,1277)。为了使铑配合物催化剂在反应介质中有更好的溶解性,反应体系中添加了一些对催化反应具有促进作用的物质亦是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这类添加剂通常为一些金属盐化合物。在为数众多的添加剂中,碘化锂是报道最多和最为成功的例子之一,BP公司采用锂化合物作为助剂,反应介质中铑浓度为640ppm,锂锂子浓度5340ppm时,其STY为8(US 6 130 355)。
催化剂配体亦是羰基合成催化剂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充分发挥以过渡金属为中心的催化活性物种的效能,提高由过渡金属活性中心及其配体组成的催化剂整体的催化活性和反应选择性,并改善催化剂的综合性能。选择出对反应具有更高催化活性和更优良稳定性的催化体系,如吡啶类的金属配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更高催化活性和更优良稳定性的有机金属镍盐为配体的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有机金属镍盐为配体的铑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为以有机金属镍盐与铑的化合物配位形成,结构式如下:
所述的有机金属镍盐为吡啶甲酸镍。
所述的铑的化合物为四羰基二氯二铑、四羰基二溴二铑或四羰基二碘二铑。
一种有机金属镍盐为配体的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2-甲基吡啶、KMnO4、Na2CO3、水,混合后加热回流4小时,然后将所得溶液过滤、浓缩、干燥得到2-吡啶甲酸,在2-吡啶甲酸溶液中加入CH3COONi,加热搅拌,除去溶剂得到白色沉淀,用乙醚多次洗涤此沉淀,过滤、干燥,得到2-吡啶甲酸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开复精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开复精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85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