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铅酸蓄电池多孔石墨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8814.4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9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于士洋;李茂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富思特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4 | 分类号: | H01M4/14;H01M4/73;H01M4/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多孔 石墨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酸蓄电池电极,特别是一种铅酸蓄电池多孔石墨电极。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电极主要由极板、活性物质和极耳构成,目前铅酸蓄电池极板一般使用铅及其合金通过浇铸或者压铸加工成板栅或铅芯进行导电,再将活性物质涂覆在极板表面。在电池长期使用时活性物质容易出现脱落,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并且使用铅合金作为导电材料还存在重量重、成本高、污染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电池性能和寿命,并且减小污染、降低成本的铅酸蓄电池多孔石墨电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铅酸蓄电池多孔石墨电极,包括极板、活性物质和位于极板顶部的极耳,其改进之处是所述极板为多孔石墨材料,是由多个石墨管连成一体的管式石墨结构,所述活性物质填充在石墨管内,石墨管壁厚0.4~1.0mm,多孔石墨孔隙率为40%~60%。
所述石墨管靠近极板底部的管口部位设有堵头;所述极耳上有两个锥形连接孔,并且两个锥形孔的大端分别位于极耳的相对面。
本发明采用管式结构的多孔率石墨进行活性物质的装填,利用石墨的导电特性完成原来由板栅合金完成的电流传输,管式结构可以保证活性物质不脱落,并且增加了极板和活性物质的接触面积,而石墨的多孔结构及合适的壁厚和孔隙率可以使酸液在正负极之间有效传递,从而提高电池的导电能力和使用寿命。
利用石墨代替铅合金,还可以大大减少铅污染,直接降低电池重量,大幅提高蓄电池的重量比能量,并使生产成本降低。本发明中极耳上的连接孔为锥形孔,并且方向相反,能增强电极相互连接时的牢固性,不会松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铅酸蓄电池多孔石墨电极主要由极板1、活性物质4和极耳2构成,极板1为多孔石墨材料,是由多个平行的石墨管连成一体的管式石墨结构,活性物质4填充在石墨管内。本例中,石墨管壁厚0.8mm,多孔石墨的孔隙率为50%,电阻率小于60μΩ·cm。极板顶部的极耳2上有两个连接孔3,皆为锥形孔,且锥形方向相反,极板底部的石墨管口部位设有PP塑料堵头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富思特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富思特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88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