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维立体封装技术的微型姿态航向参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9117.0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3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皓冰;朱巍;雷家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皓冰 |
主分类号: | G01C21/16 | 分类号: | G01C21/16;G01C21/2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黄晓凡 |
地址: | 214125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三维立体 封装 技术 微型 姿态 航向 参考 系统 | ||
1.一种基于三维立体封装技术的微型姿态航向参考系统,包括有位于内核的三维空间集成基座(401),且该三维空间集成基座(401)为六面体;所述的三维空间集成基座(401)外表面紧覆有多层刚柔结合板(101);其特征是:所述的多层刚柔结合板(101)一面内配有微处理器(301),另外五面分别配装有三个单轴陀螺仪(701)、一个三轴加速度计(702)和一个三轴磁传感器(703);所述的三维空间集成基座(401)一面制有主器件槽(412),且微处理器(301)嵌入于该主器件槽(412)内;所述的三维空间集成基座(401)每面四角处均插配有定位螺钉(409),且定位螺钉(409)还与多层刚柔结合板(101)对应处穿插紧配;一次成型的三维空间集成基座,能利用削磨加工到精密的平面度和垂直度,直接提供三对两两互相垂直的安装面,对应配合并满足传感器件的X、Y、Z轴分别平行,相互之间必须正交的安装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立体封装技术的微型姿态航向参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多层刚柔结合板(101)其六面体分别为:第一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2)、第二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3)、第三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4)、第四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5)、第五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6)、第六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立体封装技术的微型姿态航向参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2)、第三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4)、第五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6)、第六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7)依次自左而右成一直线并列布置,且相接处粘连有韧带(10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立体封装技术的微型姿态航向参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3)、第三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4)、第四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5)依次自下而上成一直线并列布置,且相接处粘连有韧带(10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立体封装技术的微型姿态航向参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微处理器(301)配于第一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2)上;所述的第二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3)、第三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4)、第四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5)、第五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6)、第六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7)的每一面板中间位置均制有一个电路板安装孔(110),每一内表面上均配装有六个凸起、并依电路板安装孔(110)为中心陈列布置的被动元件(2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立体封装技术的微型姿态航向参考系统,其特征是:第一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2)、第二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3)、第三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4)、第四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5)、第五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6)、第六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7)每一面板的四角处均制有定位孔(109),且定位孔(109)与所述的定位螺钉(409)对应插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立体封装技术的微型姿态航向参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陀螺仪(701)为三个,分别安装于第二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3)、第三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4)、第五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6)中间部位;所述的三轴磁传感器(703)为一个,并安装于第四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5)的中间部位;所述的三轴加速度计(702)为一个,并安装于第六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7)的中间部位,使三轴加速度计(702)的z向敏感轴与安装平面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立体封装技术的微型姿态航向参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三维空间集成基座(401)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或采用树脂材料制成,或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的三维空间集成基座(401)其六面分别为:前平面(403)、后平面(405)、左平面(402)、右平面(406)、上平面(407)和下平面(404),并分别与多层刚柔结合板(101)的第一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2)、第二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3)、第三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4)、第四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5)、第五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6)、第六刚性印刷电路板部分(107)一一配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皓冰,未经王皓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91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