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可降解复合材料及其所得制品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0406.8 | 申请日: | 201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0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孙洁;李壮;张乃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2 | 分类号: | C08F283/02;C08L67/04;C08K7/10;C08K7/14;C08K7/28;C08K5/3415;C08K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降解 复合材料 及其 所得 制品 | ||
1.一种汽车用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乳酸:45-92wt%;
-填料:5-45wt%;
-热改性剂:1-15wt%;
所述填料为硅灰石、玻纤、空心玻璃微珠、陶瓷微珠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热改性剂为α-甲基苯乙烯和/或氮苯基马来酰亚胺;
所述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大于100℃,其耐热性能表现为:110℃存放168小时,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形状及尺寸、外观、颜色和表面特性均无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灰石的晶型为针状,且长径比大于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为长玻纤、短玻纤或它们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玻璃微珠密度为0.1~1.8g/c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微珠粒径为2~10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稳定剂和/或增塑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用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剂为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168)、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酯、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四亚甲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甲酯、亚磷酸三苯基酯、硫代二丙酸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均三嗪-2,4,6-(1H,3H,5H)-三酮、亚磷酸二苯基异癸基酯、亚磷酸二苯基异辛酯、1,3,5-三(4-叔丁基-3-羟基-2,6-二甲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钛白粉、白炭黑、紫外线吸收剂、受阻胺光稳定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占复合材料重量百分比为0.01-5wt%。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用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塑剂为偏苯三甲酸三辛酯、环氧大豆油、环氧脂肪酸甲酯、环氧油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柠檬酸三乙酯、乙酰柠檬酸三乙酯、柠檬酸三丁酯、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柠檬酸三辛酯、乙酰柠檬酸三辛酯、乙酰柠檬酸三正己酯、乙酰柠檬酸三正己酯、丁酰柠檬酸三正己酯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占复合材料重量百分比为1-15wt%。
9.一种汽车内饰制品,其特征在于,由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可降解复合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040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