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速度计壳体测试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0890.4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8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范学江;晏效锋;邓秀峰;陈亮;韩敏;赵晓琴;宋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G01R27/2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速度计 壳体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加速度计壳体绝缘电阻和电容检测的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在一些航空零件上,在对加速度计壳体绝缘电阻和电容的检测时,由于绝缘电阻和电容体积小,且分布在壳体各位置,对其测量非常困难,在测试过程中无快速、便捷的测量方法,导致废品率很高。
某型号加速度计为精密仪表,产品的装调过程涉及因素较多,特别是其中的绝缘监测和电容测试较为繁杂,不仅需要测试表笔与被测点的良好接触,而且被测产品还应在重力场内360°旋转,测试需要通过安装盖组件、焊接引出线后才能进行,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需要手工测量,2人用测试笔、柳木棒手工操作,手的抖动将带来测量的不准确及加速度计壳体的变形、损坏,因此测量精度和效率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操作方便、测试效率高的加速度计壳体测试用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加速度计壳体测试用装置,其包括基座、旋转基座、旋转轴、蜗杆、蜗轮,其中,旋转轴通过轴承设置在基座上,而旋转基座设置在带有分度盘的旋转轴右端,带蜗杆的蜗轮设置在旋转轴的左端,其中,所述旋转基座的右端设置有止转销、保护橡胶、加速度计壳体、测试探针、探针固定套、导线固紧套、导线、导向套、导向柱、限位帽、弹簧、防尘套、锁定销、弹簧,所述导向柱垂直旋转基座设置,其根部设置有抵块,其顶端设置有限位帽,外面套接导向套,导向套外是防尘套,其中,导向弹簧设置在导向柱与防尘套之间,且上下端分别抵在导向套下端和抵块上,所述导向柱一侧设置有带弹簧的锁定销,另一侧伸出一上支臂,该上支臂上开设有探针固定孔,所述探针固定套设置在该固定孔上,导线并与设置在探针固定套内的测试探针相接,所述测试探针下方的旋转基座设有用于放置加速度计壳体的限位孔。
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保护橡胶和止转销。
所述导线经设置在该支臂上的导线固紧套与探针固定套内的测试探针相连。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加计壳体测试用装置通过旋转杆带动测试探针旋转,可以实现被测产品在重力场内360°任意角度旋转的定位监测,可以对测量点的进行精确定位,并通过导向柱下压带动测试探针对加速度计壳体绝缘电阻和电容进行测试,实现了1次精确定位,六个测量点的同时测量,保证了测试精度,同时实现了单人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10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加速度计壳体测试专用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其中,1-旋转基座、2-止转销、3-保护橡胶、4-加速度计壳体、5-测试探针、6-探针固定套、7-导线固紧套、8-导线、9-导向套、10-导向柱、11-限位帽、12-导向弹簧、13-防尘套、14-锁定销、15-弹簧、16-旋转轴、17-分度盘、18-轴承、19-旋转蜗杆、20-蜗轮、21-限位孔、22-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其是本发明加速度计壳体测试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加速度计壳体测试用装置包括基座22、旋转基座1、旋转轴16、蜗杆19、蜗轮20。其中,旋转轴16通过轴承18设置在基座22上,而旋转基座设置在带有分度盘17的旋转轴16右端,带蜗杆19的蜗轮20设置在旋转轴16的左端。其中,所述旋转基座的右端设置有止转销2、保护橡胶3、加速度计壳体4、测试探针5、探针固定套6、导线固紧套7、导线8、导向套9、导向柱10、限位帽11、导向弹簧12、防尘套13、锁定销14、弹簧15。所述导向柱10垂直旋转基座设置,其根部设置有抵块,其顶端设置有限位帽11,外面套接导向套9,导向套9外是防尘套13,其中,导向弹簧12设置在导向柱10与防尘套13之间,且上下端分别抵在导向套9下端和抵块上。所述导向柱一侧设置有带弹簧15的锁定销,另一侧伸出一上支臂,该上支臂上开设有探针固定孔,所述探针固定套6设置在该固定孔上。导线8经设置在该支臂上的导线固紧套7连接到探针固定套6上,并与设置在探针固定套6内的前后两排共6只测试探针5相接。所述测试探针下方的旋转基座1设有用于放置加速度计壳体4的限位孔21,该限位孔21内设置有保护橡胶3和止转销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08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