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波原子变换和非参数模型的电影自动修复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04655.4 申请日: 2011-10-10
公开(公告)号: CN102436641A 公开(公告)日: 2012-05-02
发明(设计)人: 许洪腾;翟广涛;杨小康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G06T5/00 分类号: G06T5/00;G06T7/20
代理公司: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代理人: 郭国中
地址: 20024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原子 变换 参数 模型 电影 自动 修复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图像和视频处理技术领域的系统,具体是一种基于波原子变换和非参数模型的电影自动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电影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体现和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我们有义务尽力去保护并传承优秀的电影作品。电影的数字化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保护方式。传统电影以胶片的形式保存,对保存环境的要求较苛刻。随着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胶片上的化学涂层会出现氧化现象,导致亮度和色彩失真,严重的还会出现霉斑。此外,胶片电影会随着播放次数的增长出现划痕,色彩退化的现象。相比传统的电影胶片,数字化的电影作品,具有便于携带,便于网络传播,存储方式对环境变化不明感,可大量反复播放等优点,极大地延长了电影的寿命。但是对于年代久远的电影作品,其胶片上已经出现了上述退化现象。所以在数字化之后,还要对其进行进一步修复,去除其中的噪声、划痕以及斑块。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现有的方法是对噪声、划痕以及斑块分别进行处理。相互之间并没有建立应有的联系。例如A. Buades等人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计算机视觉国际期刊)第76卷第2期的第123页至第139页发表的“Nonlocal image and movie denoising”就只对电影中的噪声进行了其中分析和去除,并没有涉及到划痕和斑块的修复。另一方面,在对划痕和斑块的修复上,现有的方法都依据采用先检查在修复的策略。例如M. J. Nadenau等人在《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Time-Vary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Moving Object Recognition》(第五届国际时变信号处理和运动目标识别研讨会论文集)第27页至第35页发表的“Blotch and scratch detection in image sequences based on rank ordered differences”就是这种策略的代表。事实证明,对于划痕和斑块的检测现有技术并不能达到很好的准确率,从而造成修复的结果不尽人意。要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必须人工设定适合的参数,导致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不仅如此,对于采用非参数模型进行信号估计的电影修复方法,其运算复杂度为O(Nr2)。r 为修补使用的块的大小,N为被检测为划痕和斑块的所以像素点的个数。如果能采用新的方法去除划痕,那么N的大小将明显减少,有利于提高系统效率。L. Demanet在他的博士毕业论文“Curvelets, wave atoms, and wave equations”(曲小波、波原子以及波动方程)中提出了一种同时具有良好的方向描述和尺度描述的新的变换方法,即波原子变换。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小波对于高维信号方向性描述能力弱的问题,结合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多尺度分析技术实现了信号频谱的多尺度多方向划分。对于震荡信号,波原子变换可以得到更稀疏的系数,对于具有明显方向性的信号,波原子变换得到的系数将集中在可预测的系数域中。这促使我们去设计一种新的电影修复系统,以在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并改进修复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波原子变换和非参数模型的电影自动修复方法,可用于自动修复电影中的噪声,划痕和斑块问题。

本发明根据电影中划痕方向集中在垂直方向上的特性,使用波原子变换可以有效地描述划痕的特性,将检测和修复过程结合起来,取得了在修复的效果和实时性上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另外,通过对系数增加新的约束,该方法对于噪声的抑制也具有效果,可以将电影去噪和划痕修复有机结合。由于抑制了噪声,使得斑块的检测准确率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由于划痕在之前的处理中得到修复,使用非参数模型只需修复斑块部分,使得系统的修复时间节约了70%。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第五步、采用非参数模型对检测出的斑块位置进行填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46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