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热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4713.3 | 申请日: | 2011-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2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易庆锋;姜苏俊;麦杰鸿;蒋智强;龙杰明;严峡;宁凯军;蔡彤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K13/04;C08K7/14;C08K7/10;C08K7/08;C08K3/22;H01L33/56;H01L33/60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 聚酰胺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热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应用,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LED用反射支架的耐热聚酰胺组合物。
背景技术
LED是一种通过在基板(反射支架)上搭载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模块并用环氧树脂或硅胶等进行封装而形成的发光装置,其具有各种非常优异的特性,如其体积小质量轻,因此可以应用在各种照明设备上;具有长达10万个小时的使用寿命;其色彩鲜明、显眼,显示出优异的目视性,而且耗电量小。要获得上述优势,对反射支架不仅要求能够精密成型,而且要求耐热性良好。尤其是在反射光性能上要求能得到稳定的高反射率,特别是要求在装配和回流焊工序后,LED支架黄变小、因加热引起的反射率的降低小。
现有技术中,反射支架用树脂组合物,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 02826032.5公开了一种反射板用树脂组合物,其通过在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中加入碳酸钾纤维或硅灰石,以及根据需要配合氧化钛完成。该树脂组合物的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较好,但是存在抗长期热老化性能不足、反射率降低明显的缺陷。美国发明专利US 2008167404A1公开了一种芳族聚酰胺组合物和其制造的制品,包含大于5wt%的至少一种晶体的硅酸盐,大于2wt%的至少一种白色颜料,大于1wt%的至少一种任选官能化的烯烃共聚物和芳族聚酰胺,该树脂组合物存在初始白度和反射率不足的问题。中国专利CN 200680011812.X公开了一种反射板用树脂组合物及反射板,包含30-80wt%聚酰胺,10-60wt%无机填充材料和5-50wt%白色颜料。该树脂组合物机械强度高、反射率高,但是成型收缩率和线膨胀率大,因此存在尺寸稳定性差的问题。世界专利WO 03/085029公开了采用1,9-二氨基壬烷作为二胺成分的发光二极管反射支架用聚酰胺树脂,但是这些聚酰胺树脂不能充分防止在LED的装配和回流焊工序中反射率因加热而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白度、高反射率、优良成型性及低成型收缩率、尺寸稳定性好的耐热聚酰胺组合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热聚酰胺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耐热聚酰胺树脂 40%-90%
矿物纤维A 5%-35%
矿物填料B 0-35%
光稳定剂 0.1%-1%
流动改性剂 0.1%-1%
抗氧剂 0.1%-1%。
其中,耐热聚酰胺树脂包含二羧酸成分单元a和二胺成分单元b,所述二羧酸成分单元a包含芳香族二羧酸或者部分芳香族二羧酸被脂肪族二羧酸取代,二羧酸成分单元在耐热聚酰胺树脂中的含量大于25mol%;所述二胺成分单元b包含碳原子数为4~20的直链脂肪族二胺成分单元和/或具有支链的脂肪族二胺成分单元和/或脂环族二元胺成分单元;所述耐热聚酰胺树脂的端氨基与端羧基的浓度比值控制在0.1~0.8之间。
在上述耐热聚酰胺组合物中,优选如下组分重量百分比范围:
耐热聚酰胺树脂 60%-80%
矿物纤维A 10%-30%
矿物填料B 5%-20%
光稳定剂 0.1%-0.5%
流动改性剂 0.1%-0.5%
抗氧剂 0.1%-0.5%。
上述耐热聚酰胺树脂包含二羧酸成分单元a和二胺成分单元b,所述二羧酸成分单元a包含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4-亚苯基二氧-二乙酸、1,3-亚苯基二氧-二乙酸、二苯基甲烷-4,4’-二羧酸,也可以包括脂肪族二元羧酸,例如丙二酸、二甲基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2,2-二甲基戊二酸、3,3-二乙基丁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和辛二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47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