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用菌出菇室地热式节能恒温系统及温度调节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5284.1 | 申请日: | 2011-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8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功;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澳坤量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F24J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04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菌 出菇室 地热 节能 恒温 系统 温度 调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食用菌出菇室地热式节能恒温系统及温度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要求温度在18℃左右。所以,食用菌出菇室的温度要保持在18℃左右。现有的调节食用菌出菇室的温度的装置或系统主要是采用电或火对空气进行升温,采用制冷设备对空气进行降温。当然,在升温的控制中会有部分太阳能的参与。但由于气候的变化,外界环境温度与出菇室内要保持的温度大多时候都具有较大的温差。这就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维持食用菌出菇室内所需的温度。可见,上述现有的食用菌出菇室的温度调节系统具有能源消耗大,浪费能源的缺陷。不符合现代社会低碳节能的要求。
鉴于上述现有的食用菌出菇室的温度条件系统存在的缺陷,而又没有现有的空调设备应用于食用菌出菇室的温度调节,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积极加以研究和创新,最终创设出一种新颖的食用菌出菇室地热式节能恒温系统及温度调节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出菇室地热式节能恒温系统,该系统具有低能源消耗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食用菌出菇室地热式节能恒温系统,包括:
供水井,提供地下水;
蓄水池,与供水井连接,用于存储供水井提供的地下水;
循环管路,与蓄水池连接,环绕设置于食用菌出菇室内,供蓄水池内的地下水循环,并进行热交换;
冷热机,设于循环管路,对循环管路内的地下水进行加热或制冷,并提供水循环动力;
返灌井,与循环管路连接,将循环管路内的地下水返注回地下。
进一步,所述供水井与返灌井的比例为1∶5~7。
进一步,所述返灌井围绕供水井设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食用菌出菇室温度调节方法,本发明方法具有低能源消耗的特点。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食用菌出菇室温度调节方法,包括不断重复的如下步骤:
a.抽取地下水;
b.将抽取的地下水在出菇室内循环并进行热交换;
c.根据热交换的需要,对步骤b中循环的地下水进行加热或制冷;
d.将循环后的水反灌入地下,以使地下水达到局部平衡。
进一步,在抽取地下水的周围将循环后的地下水反灌入地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将地下水作为恒温系统的热源,因地下水的温度与出菇室所需的温度相差无几,所以只需在环境温度与所需温度差异较大时对地下水进行适当的加热或制冷即可。该恒温系统整体的能耗较低,符合低碳的社会发展目标。同时,循环后的地下水再返回到地下,形成局部的循环平衡,避免了因地下水过量采取而带来的诸多弊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食用菌出菇室地热式节能恒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食用菌出菇室地热式节能恒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食用菌出菇室地热式节能恒温系统,包括:供水井1,提供地下水,该地下水会作为恒温系统的热源在出菇室内循环。蓄水池2,用于存储供水井提供的地下水,以便于在出菇室6内循环。当然地下水从供水井到蓄水池需要用到水泵使其连接。循环管路3,与蓄水池连接,环绕设置于食用菌出菇室内,供蓄水池2内的地下水循环,并进行热交换,使出菇室内的温度保持在需要的温度。地下水从蓄水池2到循环管路3可以通过水泵,也可以利用水压通过管道直接流至循环管路内。循环管路3可以是在地下铺设的管道,也可以是在地面挖出沟槽,然后在沟槽上铺设盖板形成。冷热机4,设于循环管路3,对循环管路3内的地下水进行加热或制冷,并提供水循环动力。当循环管路3内的地下水的温度偏离出菇室需要的温度时,需要通过冷热机对循环管路内的地下水进行加热或制冷,以保证出菇室内温度的要求。返灌井5,将循环管路内的地下水返注回地下。这样使地下水从地下到地上形成一个循环,使地下水系统平衡,避免了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等诸多弊端。供水井与返灌井的比例为1∶5。一般来说返灌井与供水井的个数比越大越容易保持地下水系统的平衡。并且返灌井围绕供水井设置,更易于保持平衡。当然也可如图1所示,反灌井和供水井均围绕出菇室设置。以减少占地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澳坤量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澳坤量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52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