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按键结构及键盘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5500.2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0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黄耀轮;张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83 | 分类号: | H01H13/83;H01H13/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吕俊清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结构 键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及键盘,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剪刀组件(scissor assembly)及背光光源(backlight)的按键结构及键盘,例如可应用于笔记型电脑。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愈来愈普及,电脑可能在各种环境下使用,为着因应电脑能在光线不足的场合使用的需求,于是发展出具有背光光源的键盘。
现有可发光的键盘的按键通常具有一设于键帽下方的弹性体,弹性体的顶端设有密封状的导通柱结构,当键帽下压时,导通柱向下触压导通电路而产生信号。换言之,现有背光键盘的发光二极管或是背光结构的出光口设置于弹性体的正下方,导通电路(导通点)也是设置于弹性体的正下方,此种的设计影响了背光光源对应到键帽中央的发光效率,使得现有的背光按键存在着亮度不均及亮度不足的问题,先前专利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TW468833,揭露出当键帽24下压并借架桥22的滑动端222位移使架桥22下降时,同步压掣弹性导通件23的导通部231向下置移穿过定位件21的穿孔213以压接第一电路板13的预设印刷电路以传送按键指令。
上述先前专利设有一显示区121是于基板12上相对应任一按键组2位置处或基板12任一端部开设有一透孔,而相对应显示区121的发光元件141可为冷光板141’或为发光二极管141。因此可了解此前案的发光元件141设计于该弹性导通件23的正下方,但因为与按键导通点重叠,以至于该发光效率减低。
另外先前专利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TW509955,揭露一键盘部22是设置于键盘的底壳上,其具有一底板222、一薄膜电路板(membrane circuit board)223、至少一键帽224、至少一弹性元件221以及至少一个剪刀式结构225。参考其第3图,底板222上设置有多个突起的固定结构2221,剪刀式结构225的一端连结于底板222的固定结构2221上,另一端连结于键帽224的底侧,以使键帽224可相对底板222作上下运动,弹性元件221设置于薄膜电路板223与键帽224之间,以向上支撑键帽224,底板222于相对弹性元件221处设有第一通孔2222。
上述先前专利另揭露一背光装置23设置于键盘部22之下(参其图2),且具有一导光板231、一反光板232和一光源233,借由此背光装置23可从键盘部22下方提供键盘部22所需的光源。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了解该背光光源结构23出光设计位于该弹性体的正下方221,但因为与按键薄膜电路板223导通点重叠,也会发生遮光效应而造成该发光效率减低。此外,上述现有的背光键盘,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容易从键帽与基板之间的缝隙泄漏,存在着漏光而刺眼的问题。
为着解决上述的亮度不均的问题,需要改变背光光源的配(layout)布置,为着解决亮度不足的问题,只能依靠增加发光二极管的数量来改善。上述解决方式皆相当被动且增加成本。
由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按键结构及键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及键盘,以改善背光按键的亮度不均、亮度不足及漏光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基板、一导电膜片、一剪刀组件、一光源及一键帽。上述基板具有向上突出的多个勾部;上述导电膜片设置于该基板上,其具有多个供该些勾部外露的开孔、及设于其中央位置外的至少一导通点;上述剪刀组件具有一第一框架及一第二框架,该第一框架具有一对由其两侧向外突出的凸轴,该第二框架具有一对形成于其两侧的轴孔,该对凸轴设于该对轴孔内,该第一框架及该第二框架的一侧枢接于该基板的该些勾部;其中至少一导通凸部对应地位于该导通点的上方,一呈中空状的弹性体设于该导电膜片的中央;该光源设于该弹性体的下方,该弹性体覆盖该光源;该键帽设置于该剪刀组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55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