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茎点霉病菌和菌核病菌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6408.8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9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梁杨;徐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5/36 | 分类号: | A01N65/36;A01N65/08;A01P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716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茎点霉 病菌 菌核 中药 组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茎点霉病菌和菌核病菌的中药组合物,以及在制备抗茎点霉病菌和菌核病菌生物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茎点霉属真菌(phoma)属半知菌纲、壳霉科。它分布广泛,能侵染多种植物,是引起很多植物斑病、枯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张剑斌等发现茎点霉是杜松赤枯病病原菌之一;G. Bohar等发现茎点霉是引起豚草属叶斑病的病原菌;A. Garibaldi等报道了茎点霉引起杰克曼铁线莲发病;V. Gavrilovic等报道了茎点霉引起欧洲酸樱桃发病;S. G. Bobev等首次报道茎点霉是药用水苏属植物的病原菌;C. R. Hollingsworth 等报道茎点霉是紫花苜蓿褐根腐病的病原菌。可见,茎点霉在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植物上均可引起病害。国内外对于茎点霉的研究涉及铁线莲、欧洲酸樱桃、紫花苜蓿、黄瓜、桑树等植物,对于桑树,茎点霉病菌主要位于桑枝上,是使桑树茎干产生斑、枯病症的主要致病菌,最近也有文章报道,桑茎点霉病菌也作用于桑椹,是桑椹的致病菌之一。
对于由茎点霉属真菌引起的叶斑、茎枯、黒茎等病害,其主要防治方法为化学防治,主要药剂包括: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1%波尔多液、75%百菌清500-800倍液、1:1:160波尔多液、30%氧氯化铜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但这些防治方法会导致化学药剂大量残留于农作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牲畜等产生危害。
中药因具有资源丰富,残留少,副作用小等特点,利用中药提取物进行植物病害的防治具有高效、绿色、环保等化学药品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到目前为止,尚无有关利用中草药防治茎点霉病菌和菌核病菌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抗茎点霉病菌和菌核病菌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中药组合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该中药组合物制剂在制备抗植物茎点霉病菌和菌核病菌生物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抗茎点霉病菌和菌核病菌的中药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秦皮或其提取物以及活性成分白藓皮或其提取物,其质量百分数分别为:秦皮或其提取物30%-90%,白藓皮或其提取物10%-70%。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活性成分较佳的质量百分数为:秦皮或其提取物70%-90%,白藓皮或其提取物10%-30%。
更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活性成分最佳的质量百分数为:秦皮或其提取物85%,白藓皮或其提取物15%。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抗茎点霉病菌和菌核病菌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制备方法如下:
(1)按比例称取秦皮,研细成粉,按W:V=1:1~1:10的比例加入质量比浓度为20~90%的乙醇,浸泡24 h,超声波提取4-8 h,抽滤;残渣再重复提取2~4次,合并抽提液,浓缩得到含水量为20%的秦皮提取物;
(2)按比例称取白藓皮,研细成粉,按W:V=1:1~1:10的比例加入质量比浓度为20~90%的乙醇,浸泡24 h,超声波提取4-8 h,抽滤;残渣再重复提取2~4次,合并抽提液,浓缩得到含水量为20%的白藓皮提取物;
(3)将步骤(1)所得的秦皮提取物与步骤(2)所得的白藓皮提取物按前述比例混匀,按常规加入辅料,并进行剂型化设计,即得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64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肠健康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调节播种株距的装置以及播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