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通道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方位频谱稀疏重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7005.5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5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高建虎;朱燕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7/292;G01S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官汉增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合成孔径雷达 方位 频谱 稀疏 重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多通道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方位频谱稀疏重建方法,属于信号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能力,在军事、民用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SAR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需要形成更大的多普勒带宽。如:提高方位分辨率需要增大多普勒带宽;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必须提高雷达脉冲重复频率,导致观测带宽度的降低。传统工作体制下,星载SAR难以同时满足高分辨率和宽观测带成像的要求。采用方位多通道星载SAR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分辨率和观测带宽之间的矛盾,提升星载SAR系统的对地观测性能。
随着海洋监测对探测区域和空间分辨率需求的不断提高,导致星载SAR数据率的急剧增加,对卫星数传系统和地面处理系统都带来巨大的压力,必须对其进行压缩,再将压缩后的数据进行存储和传输。近年来,在信号处理领域中提出了一种压缩感知理论,能有效地降低雷达成像系统的数据率。压缩感知理论在SAR成像领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007年,Baraniuk首次讨论了压缩感知原理在雷达成像中的应用,提出可以在降低回波接收采样率条件下,通过稀疏重构获取高分辨率图像,从而突破雷达设计中高速率模数转换(ADC)的瓶颈。2010年,Ender综述了压缩感知理论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了雷达成像中随机选择部分回波数据的压缩采样方式。在国内,中科院电子学研究结合压缩感知理论研究了多通道SAR动目标检测。
压缩感知理论在SAR成像中的应用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现有的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SAR成像方法大多通过巧妙构建目标的稀疏基和观测矩阵,直接与目标本身的稀疏度相联系,未考虑雷达回波信号本身的稀疏处理,再通过采用传统的成像方法进行成像。在同等条件下对同一地面目标进行成像时,每次成像的结果不尽相同,并且原有的成像质量评估方法也不再适用。此外,压缩感知理论是基于目标稀疏的先验基础上的,对于宽观测带星载海洋监测SAR,当被观测目标相对于所在背景区域非稀疏时,因而采用压缩感知理论就受到限制。至今,在宽观测带星载海洋监测SAR方面,国内外还未有学者提出将压缩感知应用在多通道SAR回波本身的稀疏处理及频谱稀疏重建中,并通过传统评估方法进行评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多通道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中存在数据率高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多通道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方位频谱稀疏重建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每个通道方位回波的稀疏采样,实现方位频谱重建,通过对方位匹配滤波后的结果进行评估,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通道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方位频谱稀疏重建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方位时域稀疏处理;
对各通道回波信号进行方位向稀疏处理,方位向去除多普勒项,各通道回波信号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70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型标签快贴胶
- 下一篇:厚浆型氯化橡胶防腐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