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硅复合生物肥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7802.3 | 申请日: | 201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5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徐波勇;方文胜;孙建亮;张玉亮;范飞飞;王磊磊;孙海霞;吕胜春;张盼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波勇;方文胜;孙建亮 |
主分类号: | C12P1/04 | 分类号: | C12P1/04;C05G3/00;C12R1/07;C12R1/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505 山东省滨州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生物肥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富硅复合生物肥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化学领域。富硅复合生物肥包括以胶质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为主的硅酸盐细菌,并富有活性硅。发明人利用胶质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能分解硅酸盐矿物中硅的特性及吸附吞硅的特性,在发酵培养胶质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经研磨过筛的热电厂炉渣、粉煤灰,让其在发酵生长过程中分解炉渣、粉煤灰中的非活性硅,使其转变为可溶性、枸溶性硅,供植物生长利用。本发明探索出了胶质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在富硅条件下的最佳发酵条件,该条件包括培养基配方,炉渣、粉煤灰加入量,发酵温度等。该益生菌发酵产物经过加工配制,可制成即可补钾又可补硅的富硅复合生物肥。
背景技术:
胶质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能分解铝硅酸盐类的原生态矿物,使难溶性Si、K、P、等转变为可溶性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同时还可以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促进植物生长。以胶质芽孢杆菌为主要成份的生物肥在缺钾土壤上对各种农作物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
硅被称为植物生长需要的第四大营养元素,是水稻、甘蔗等作物健康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水稻一生中所需要的硅比氮磷钾的总和还多。我国4.5亿亩水稻土中约有一半以上缺硅,潜在硅肥需求量为每年1千万吨。其它禾本科作物如麦类作物、玉米、高粱等以及一些葫芦科作物如黄瓜、西瓜、冬瓜等的需硅量也很大。
为了用硅酸盐细菌给作物补钾肥的同时也补充硅肥,本发明人在胶质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中加入了含有硅酸盐成分的热电厂炉渣、粉煤灰,利用胶质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对硅的转化作用,获得活性硅酸盐成分,提高菌肥中活性硅的含量。
本发明研制的富硅复合生物肥,可对作物同时补充钾和硅,促进增产增收,同时有效利用了当地资源,变废为宝,具有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利用胶质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对硅酸盐矿物中硅的分解和吸附吞硅能力,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把热电厂炉渣、粉煤灰中的非活性硅转化为活性硅,变废为宝。富硅微生物发酵产物经过加工,制出即可补充作物钾元素又可补充硅元素的高效肥料。该肥料的发酵加工工艺为首创。
采用液态发酵法培养胶质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应用粮油加工厂副产物豆粕、麸皮、玉米渣浸出液为培养基,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在发酵培养过程中,我们对培养基配方、炉渣及粉煤灰加入量、接种量、温度、pH值、发酵时间等参数均进行了优化,每批细菌的发酵培养时间为34小时-38小时,每2000升发酵罐可得发酵产物60公斤,可配制富硅复合生物肥20吨。
附图说明:
图1富硅复合生物肥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胶质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发酵:在研制的培养基中加入占培养基总量1%-2%的热电厂炉渣、粉煤灰、混合、灭菌后,接种胶质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让其在一定条件下发酵生长。通过胶质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的分解、吸附吞硅作用把热电厂炉渣、粉煤灰中的非活性硅转化为活性硅。经检测,发酵产物中活性硅的含量比发酵前增加60%以上。
胶质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经过以上发酵条件获得的发酵产物,经除杂、减压蒸发后,加入载体、有机质、粘合剂、防霉剂,混合造粒,即生产出富硅复合生物肥。
实施例一:
富硅条件下胶质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
1、发酵培养基配方(按重量百分比配制):玉米渣浸出液10%、麸皮浸出液10%、豆粕粉0.6%,葡萄糖0.2%,K2HPO4 0.2%,MgSO4 1.5%,(NH4)2SO4 0.5%g,CaCO3 1.0%,FeCl3 0.02%,酵母膏0.4%。热电厂炉渣2%,粉煤灰2%,剩余部分用蒸馏水补齐至100%。
2、移种情况:在2000L发酵罐加入培养基约1300kg,灭菌、降温后,由2级500L发酵罐移种(菌落湿重约40kg,连培养基总重约400kg)胶质芽孢杆菌和环状芽孢杆菌至2000L发酵罐,补充培养基至1800L刻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波勇;方文胜;孙建亮,未经徐波勇;方文胜;孙建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78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