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害虫对植物趋性的杀灭灰飞虱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0007.X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2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弟;杨廉伟;汪爱娟;章云斐;朱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华弟;杨廉伟;汪爱娟;章云斐;朱金星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2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害虫 植物 杀灭 灰飞虱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害虫对植物趋性的防治灰飞虱的方法。
背景技术
灰飞虱Laodelpax striutellus Falle’a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不仅在水稻苗期取食秧苗、抽穗期在稻穗吸汁危害,而且携带传播黑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毒,造成水稻和玉米黑条矮缩病与条纹叶枯病的大面积流行,导致水稻和玉米产量重大损失。因此,控制灰飞虱发生,对于防止病毒病发生流行,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玉米矮缩病等病毒病的防治,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治疗病毒病的药剂,主要采用“治虫防病”方法,传统灰飞虱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农药防治,其优点是快速杀灭害虫,缺点是化学农药的频繁使用,不仅增加防治成本,污染环境,杀伤天敌,而且引起害虫的抗药性产生,难以从根本上控制虫害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害虫对植物趋性的杀灭灰飞虱的方法,以采用生态治理的方法对适应于水稻主要害虫和水稻与玉米病毒病传播媒介昆虫灰飞虱进行防治。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在水稻的苗期,采用田间与水稻秧苗间隔种植的方式或围绕水稻秧苗四周种植的方式,种植白顶早熟禾,引诱灰飞虱在白顶早熟禾上聚集,对白顶早熟禾上聚集的灰飞虱集中杀虫。
进一步地,本发明可在水稻秧苗种植至五叶期时,铲除白顶早熟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在玉米的苗期,采用田间与玉米苗间隔种植的方式或围绕玉米苗四周种植的方式,种植白顶早熟禾,引诱灰飞虱在白顶早熟禾上聚集,对白顶早熟禾上聚集的灰飞虱集中杀虫。
进一步地,本发明可在玉米苗四叶一芯期时,铲除白顶早熟禾。
利用害虫趋性杀虫的方法,能明显降低对农药的依赖,有利于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是害虫综合防治的发展方向。目前,该类方法应用的有,如利用趋光性杀虫(诱虫灯),利用趋色性杀虫(色板),利用激素的趋性杀虫等。但利用害虫对植物取食趋性方面研究应用较少。
本发明针对灰飞虱在寄主植物上越冬越夏和取食特性,通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了它的新的寄主植物——白顶早熟禾。白顶早熟禾与栽培作物(玉米水稻)相比,栽培作物灰飞虱发生量小,白顶早熟禾害虫发生量大,大于栽培作物;所述的集中杀虫采用农药进行杀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杀灭。因此,通过种植最适宜灰飞虱取食的寄主植物白顶早熟禾,诱集灭杀灰飞虱害虫,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主要实施期为水稻和玉米苗期,为灰飞虱最易传播侵染病毒病的时期,在苗期之后,水稻和玉米基本不受灰飞虱传播侵害,可铲除白顶早熟禾,以免和栽培作物争夺营养。
由于采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在冬季灰飞虱越冬期和夏季灰飞虱越夏期,灰飞虱总体虫口密度较低时,可大量诱集灰飞虱,予以喷药灭杀,降低田间灰飞虱虫口基数;在水稻和玉米苗床的四周田埂或田边种植,可大量诱集灰飞虱,减少向水稻和玉米秧苗期迁移传毒危害,预防和减轻水稻和玉米病毒病发生危害。本发明总体诱虫效果好、操作简便、成本省,为水稻病虫生态治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持续控制水稻和玉米病毒病发生,确保粮食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分选3块面积分别为连片2000平方米的大田中,均种植玉米苗,在其周围分别种植白顶早熟禾、罔草、狗牙根。
分选面积为连片2000平方米的水田中,种植水稻秧苗,在其周围间隔种植白顶早熟禾。
田间调查发现,灰飞虱Laodelpax striutellus Falle’a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趋性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同一区域内存在不同寄主植物时,灰飞虱成虫往往会选择在取食性强的植物上取食,由此导致不同植物害虫发生量有较大差异,详见下表1、表2。
表1 水稻、玉米和寄主杂草上灰飞虱发生量比较表
(采用5点取样法,均匀布点,每点调查1平方米。)
表2 不同寄主植物灰飞虱发生量比较表
(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均匀布点,每点调查1平方米,每种寄主杂草各调查50个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华弟;杨廉伟;汪爱娟;章云斐;朱金星,未经王华弟;杨廉伟;汪爱娟;章云斐;朱金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00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龙门五面体加工机床
- 下一篇:方便排屑的地埋管钻孔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