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级电解法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0996.2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4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秦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黄庆茹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461;C02F1/463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级 解法 处理 垃圾 渗沥液 方法 | ||
1.一种分级电解法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两级电解槽进行电解渗沥液,包括以下步骤:
1),电解渗沥液在第一级电解槽中进行电解絮凝作用,完成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的凝聚作用;
2),渗沥液从第一级电解槽中进入第二级电解槽中进行电解反应,渗沥液在步骤2)的电解槽中,发生电解氧化或还原反应,完成水中氨氮的去除和COD的降低;同时,还发生电解气浮作用,主要以阴极和阳极产生的微小气泡俘获水中颗粒物和有机物,并上升到水表面;
电解槽的电极均以镀有钌的钛网为正极,以镀有钌的钛网或不锈钢网为负极;电解槽均以脉冲直流电源为工作电源,且都为恒压电解,而且电解槽的电压从第一级到最后一级依次增加,电压调节范围为:2v-10v;电流密度从第一级电解槽到最后一级电解槽依次增加,电流密度范围:60-470mA/cm2。
2.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分级电解法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三级电解槽进行电解渗沥液,在步骤2)中增加一级电解槽,渗沥液从第二级电解槽中进入第三电解槽中,电解氧化还原去除剩余的氨氮并进一步降低COD。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最后一级电解槽出水还可投加双氧水氧化剂,以进一步降低COD。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级电解槽水力停留时间至少15min,第二级电解槽水力停留时间至少10min。
5.按照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级电解槽水力停留时间至少15min,第二级电解槽水力停留时间至少10min,第三级电解槽水力停留时间至少5min。
6.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解槽均为方形,渗沥液从底部进入,从顶部出水;阴极和阳极极板间距小于等于1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黄庆茹,未经北京工业大学;黄庆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099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