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封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1553.5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瑞昀光电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33/48;H01L33/5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慈***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封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方法,其能有效控制荧光粉沉淀厚 度,提升出光效率以及降低色温偏移量。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是目前的新型光源,可 借由改变所采用的半导体材料的化学组成成份,以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 光源。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高效率、寿命长、不易破损等优于传统光源 的特性,因此传统光源渐渐被发光二极管取代于生活上各种光源的应用, 且发光二极管在较低光源下有较佳效率(省电)特性,因此更广泛被应用 于光度要求较低的道路、隧道、室内照明或者野外活动的灯具。
目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主要是将发光二极管晶粒芯片固定在支架 上面,固定好芯片的支架送入烤箱,依据所选用的银胶或绝缘胶制程固 化参数条件进行固化,烤好的支架送入分光测试设备进行产品分类,产 品分类后进行包装。
到目前为止制程工艺方法很难控制荧光粉分布均匀贴近芯片正上 方,都是依据所灌注荧光粉硅胶厚度来决定。然而,传统封装方法将支 架上已经灌好荧光粉硅胶的支架直接送入烤箱,进行硅胶固化动作,但 是因为每片支架点胶时间的先后顺序不同,造成不同程度的荧光粉沉淀 浓度不同,所以会产生产品符合率以及产品良率不理想状况,而发生致 使出光效率变差,色温偏移量过大。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以累积该项产业领域多年的实务与经验,进行制 程上的研究与开发,而终于发明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方法,解决以往 荧光粉沉淀浓度不同所带来的产品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 陷,而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方法,将荧光粉均匀沉淀而附着于发光 二极管晶粒芯片上方,避免累积过厚的荧光粉层会有发光二极管出光效 率差及色温偏移量过大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
(1)固晶,将发光二极管晶粒芯片固定在支架上;
(2)第一次烘烤,同定好发光二极管晶粒芯片的支架送至烤箱烘烤;
(3)打线,烘烤后的支架移至打线设备,进行发光二极管晶粒芯片 与支架之间以金线打线连接;
(4)灌荧光粉与硅胶,打线完成的支架灌注荧光粉与硅胶;
(5)离心沉淀,灌注荧光粉与硅胶的支架放入离心式旋转装置的吊 篮内,设定离心式旋转装置其转速及运转时间,荧光粉因离心式旋转而 加速其沉淀于发光二极管晶粒芯片的上方形成均匀厚度荧光粉层;
(6)第二次烘烤,荧光粉沉淀后的支架依据选用的硅胶制程固化参 数条件化进行第二次烘烤时间及温度设定;
(7)分光测试,第二次烘烤后的支架送入分光测试设备进行产品分 类;
(8)包装,产品分类后进行包装。
本发明发光二极管封装方法进一步包括有下列技术特征:
1.该发光二极管晶粒芯片以银胶或绝缘胶固定在支架上。
2.在第一次烘烤时,其依据选用的银胶或绝缘胶制程固化参数条件 进行第一次烘烤时间及温度设定。
3.在离心沉淀时,其是依所选用的荧光粉颗粒大小、硅胶成分以及 硅胶黏稠度进行调整转速及运转时间。
4.在第二次烘烤时,其依据选用的银胶或绝缘胶制程固化参数条件 进行第二次烘烤时间及温度设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荧光粉均匀沉淀而附着于发光二极管晶粒 芯片上方,避免累积过厚的荧光粉层会有发光二极管出光效率差及色温 偏移量过大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于支架灌入荧光粉与硅胶示意图。
图3至图5是本发明以离心旋转装置进行离心沉淀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离心沉淀后发光二极管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发光二极管晶粒芯片 2支架
3银胶 4荧光粉
5硅胶 6离心式旋转装置
61吊篮 62马达
63转子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瑞昀光电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瑞昀光电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15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