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承柔性套管及其在带压运行管道现场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1632.6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0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年;钊田;许跃进;李洪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钊田 |
主分类号: | F16L23/026 | 分类号: | F16L23/026;F16L23/22;F16L55/17;F16L55/17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章艳荣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套管 及其 运行 管道 现场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带压抢修或改造的装置及其安装制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在带压运行的管道上现场制作双承柔性套管的带压抢修或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包括一个套管,套管两端通过法兰连接两段管道,此种管道连接装置是在工厂加工好后,用于现场施工连接两段管道。只能用于不带压的两段管道的连接。不能实现管道的带压抢修或改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抢修或改造带压管道的双承柔性套管,还提供一种在带压运行管道现场制作双承柔性套管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双承柔性套管包括从通过管体中心轴线的面切割制成的上承口和下承口,上承口和下承口的两端均设有对开法兰,上承口和下承口的两端内设有密封圈安装槽,每个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有沿上承口轴向排列的多圈密封圈,上承口和下承口的两端的外侧均设有与上承口和下承口的两端的对开法兰连接的对开压兰,对开压兰压紧密封圈。
为了能够实现对管道的带压阻断、便于对管道进行改造,所述的上承口或下承口上设有管道带压阻断接口。
本发明在带压运行管道现场制作如上所述双承柔性套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上承口和下承口包裹在带压管道待处理的部分外,将上承口和下承口焊接成一个管体, 并使该管体与管道之间有一定间隙,焊接时密封圈安装槽内焊缝位置加衬套,焊接完成后取下衬套;
(2)安装密封圈,取多个密封条,将密封条绕在管道上后再将两端粘接形成密封圈,将密封圈推入到密封圈安装槽,每个密封圈安装槽内按上述方法装入多个密封圈;
(3)安装对开压兰,在上承口和下承口的对开法兰外用螺栓连接一个对开压兰,并使对开压兰压紧密封圈,直至密封圈变形变与上承口和下承口焊接成的管体及管道均密封接触。
为了使密封条的两端面面积大,粘接牢靠,所述的密封条的端面与密封条的长度方向夹角为锐角。
为了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效果,所述的上承口和下承口焊接成的管体的两端的密封圈安装槽内各设有三个密封圈,每个密封圈安装槽内密封圈的粘接接口相错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套管的两个承口的端部与被连接的管道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两承口通过对开压兰与被连接的管道之间形成柔性连接,套管与被连接的管道不需要焊接,适合抢修、维护或改造不易焊接的带压的铸铁管。本发明方法最适用于铸铁管道的抢修和改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承柔性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双承柔性套管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左视图;
图5是密封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1和图2中件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中:1、对开压兰,2、对开法兰,3、螺栓,4、密封圈,5、上承口,6、下承口,7、管道,8、管道带压阻断接口,9、焊缝,10、密封条,11、粘接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承柔性套管,包括上承口5和下承口6,上承口5和下承口6是由管体从通过其中心轴线的面切割制成。上承口5和下承口6的两端均设有对开法兰2,如图3所示,对开法兰2是指环形法兰沿径向分割开的半法兰。上承口5和下承口6的两端部分的内径比中间部分的内径大,从而在上承口5和下承口6两端内形成密封圈安装槽,每个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有沿上承口5轴向排列的多圈密封圈4,上承口5和下承口6的两端的外侧均设有与上承口5和下承口6的两端的对开法兰2连接的对开压兰1,对开法兰2与对开压兰1通过螺栓3连接。如图4所示,对开压兰1也是指环形法兰沿径向分割开的半法兰。对开压兰1的内侧面有凸台,对开压兰1的凸台压紧密封圈4。通过调节螺栓3,可调节对开压兰1对密封圈4的压紧力。如图2所示,上承口5和下承口6可以设置管道带压阻断接口8。
在带压运行管道现场制作如上所述双承柔性套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钊田,未经钊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16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重锤极限环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单主梁吊钩门式起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