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劈刀压力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2421.4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0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蒋凌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凌峰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欧阳凯;靳荣举 |
地址: | 51073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劈刀 压力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调节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电劈刀压力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些精密焊接工艺中使用的压力机构存在着以下几点缺陷:一是结构复杂、体积大,在自动化的设计中往往因为压力机构空间大的原因,需要昂贵的设备成本;二是不能多点同时作业,对于需要加工多个部件的同一产品,往往这些部件的间隙很小,如果实施单点作业工艺,则在作业时产品存在倾斜等缺陷,同时也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精巧的电劈刀压力机构,可用于精密焊接工艺,也可用于其他需要精密、压力值连续可调的设备中,特别适用于两个作用点很近且同时作业时,而使用简单的单点压力机构组合达不到要求的状态下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电劈刀压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压力框架、垂直传动杆、绝缘部分和电劈刀夹头;安装板上设有动作直线导轨;压力框架背面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运动直线导轨相匹配,压力框架侧面开有凹槽,凹槽内垂直安装有微动直线导轨,凹槽内壁安装有光电开关,压力框架顶面上开有第一通孔,压力调节旋钮、压力螺母、压力弹簧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压力调节旋钮连接压力螺母,压力框架底面开有第二通孔,托螺丝和托弹簧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垂直传动杆内侧安装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微动直线导轨相匹配,压力弹簧和托弹簧顶着垂直传动杆,垂直传动杆的前端安装有绝缘部分,绝缘部分前端安装有电劈刀夹头;电劈刀夹头底面开有长方形缺口,电劈刀放置于长方形缺口中,电劈刀侧面设有可安装电源正负极的孔,电源正负极连接光电开关。
所述安装板上通过铆接、粘接、螺纹连接或者焊接安装有气缸。气缸动作带动压力框架上下直线运动。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气缸的活塞通过铆接、粘接、焊接或者螺纹连接压力框架的顶面。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安装板上通过铆接、粘接、焊接或者螺纹连接安装动作直线导轨,动作直线导轨是长方体结构,在长方体的两个侧面上开有可引导运动的长条形轨道。
为了控制压力框架的行程,所述安装板上有一个L形方块,L形方块的底面通过螺纹、铆接、粘接或者焊接安装在安装板上,L形方块的侧面开有一个螺纹通孔,行程微调螺母穿过螺纹通孔,当压力框架到达最大行程H时,行程微调螺母顶在压力框架的底面。
所述压力框架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凹槽相通,垂直传动杆可移动地放在凹槽里,垂直传动杆顶面和底面各设有一个孔,压力弹簧和托弹簧分别伸入顶面和底面的孔,在非工作状态下,垂直传动杆压着光电开关,托弹簧的弹簧力F1=压力弹簧的弹簧力F2+垂直传动杆的重力G1+绝缘部分的重力G2+电劈刀夹头的重力G3。在非工作状态下,电劈刀夹头处于受力平衡状态,这样可以在焊接开始的瞬间,使电劈刀夹头平稳的接触工件,避免震动,大大提高加工质量。
所述压力框架上还垂直开有刻度缝隙,压力螺母上还插有指针,指针穿过刻度缝隙,指针一段外露在刻度缝隙外面。压力调节旋钮调节压力螺母上下时,可以通过指针所指的刻度,直观的调节升降量。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二滑块通过螺纹连接、焊接、粘接或者铆接安装在垂直传动杆内侧面上,绝缘部件后端通过螺纹连接、焊接、粘接或者铆接安装在垂直传动杆的前端上,电劈刀夹头通过螺纹连接、焊接、粘接安装在绝缘部件前端上。
为了加大应用范围,所述电劈刀压力机构为双电劈刀压力机构,压力框架为工字形,以压力框架中心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设有压力调节旋钮、压力螺母、压力弹簧、刻度缝隙、指针、第二滑块、微动直线导轨、垂直传动杆、光电开关、托弹簧、托螺丝、绝缘部件和电劈刀夹头。
所述双电劈刀压力机构的两个电劈刀夹头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5mm。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为了克服现有压力机构体积较大,在需要多点同时作业的情况下设备的空间布局受限的缺陷,本电劈刀压力机构减少压力机构的体积,合理、巧妙的布局各个零部件,可实现两个作业点很近的情况下同时实施作业,以达到设备设计高效、提高设备使用时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凌峰,未经蒋凌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24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