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导流功能的合成纤维针刺毡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2845.0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5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宣维栋;张从勇;朱忠裕;鞠志成;刘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6 | 分类号: | D04H1/46;D04H1/435;D04H1/4291;D06C7/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孙晓晖 |
地址: | 2131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导流 功能 合成纤维 针刺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织造布的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合成纤维针刺毡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增强材料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保温、绝缘、隔音、防水等优良性能。随着近年来树脂传递模塑工艺(RTM)、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模塑工艺(VARTM)、树脂浸渍模塑成型工艺(SCRIMP)等闭模成型工艺的高速发展,对纤维增强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尽量采用渗透率高、对树脂浸润性好的织物。因此,出现了中空导流纤维层状物增强材料。
中空导流纤维层状物增强材料是一种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由玻璃纤维层、合成纤维针刺毡以及增强纤维层组成。中国专利文献CN101219585A公开了一种纤维层状物复合制品及其制作方法,它是由玻璃纤维层、合成纤维针刺毡以及增强纤维层叠合并缝编连接在一起而构成。其中增强纤维层的材料为玻璃纤维经编布、芳纶布或者碳纤维布。其中合成纤维针刺毡位于玻璃纤维层与增强纤维层中间(通常称为芯材),合成纤维针刺毡是将合成纤维进行加弹、梳理、铺网、针刺成型。该合成纤维针刺毡致密度高,均匀性差,导流作用有限。
针刺毡的制作通常具有开松、梳理、铺网、针刺、热定型等工序。其中开松工序通常只有一道,这样的缺点在于:纤维块得不到充分的开松便喂入梳理工序,直接影响棉网的均匀性,导致最终成品毡面形成一朵一朵的云斑,均匀性差,厚薄不一。另外针刺工序也只有一道,这样的缺点在于:棉网成毡性差,毡面不平整,外观差,针刺毡较为松软,退卷易产生意外伸长。还有就是铺网后直接进行针刺,这样的缺点在于:纤维在毡内基本成横向排列,纵向纤维很少,纵横向强度比约1∶10,成品纵向易变形伸长,最终树脂沿纵向导流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导流速度快、均匀性好、厚度可控、不易变形的具有导流功能的合成纤维针刺毡的制作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合成纤维针刺毡的制作方法,对合成纤维依次进行两道开松工序、梳理工序、铺网工序、牵伸工序、两道针刺工序以及热定型工序制得具有导流功能的合成纤维针刺毡。
所述两道开松工序为:先将合成纤维喂入开包机中,依次经匀棉打手和开松打手打成松散的纤维团;然后将该松散的纤维团喂入开松机中,经开松锡林开成均匀的散纤维。
所述牵伸工序为:用四组牵伸机构对铺网后形成的纤维网进行纵向牵伸,牵伸比例为1∶2~1∶8。
所述两道针刺工序为:对牵伸后的纤维网由上往下进行预刺,再由下往上进行主刺。
所述合成纤维为100%的聚酯纤维或者100%的聚丙烯纤维。所述聚酯纤维的单丝号数40D~90D,短切长度为64mm~90mm。对聚酯纤维进行热定型的温度为100℃~150℃。所述聚丙烯纤维的单丝号数50D~100D,短切长度为76mm~100mm。对聚丙烯纤维进行热定型的温度为90℃~120℃。
本发明具有的积极效果:(1)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具有导流功能的合成纤维针刺毡均匀性好,厚度可控,不易变形,导流速度快。(2)本发明的制作方法中采用两道开松工序,这样可使得纤维块开松效果好,开松后基本成单纤维状态,便于后道梳理成网,最终成品单重、厚度均匀性好。(3)本发明的制作方法中采用两道针刺工序,这样可使得棉网成毡性好,毡面平整,成毡强度较高。(4)本发明的方法在针刺前还具有牵伸工序,这样可使得成品纵横向强度一致,不易变形,树脂沿纵向导流性能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采用的合成纤维是单丝号数为50D,长度为64mm的100%聚酯纤维。制作方法如下:
①将合成纤维喂入开包机中进行预开松,即先经匀棉打手将较大的纤维块打成较小的纤维块,再经开松打手将较小的纤维块打成松散的纤维团,随后将该松散的纤维团由输送带喂入开松机进行第二次开松,即经开松锡林开成均匀的散纤维。
②将开松后的均匀的散纤维由棉箱输出的筵棉喂入梳理机,经由工作辊、剥取辊与锡林组成的梳理单元(共五组)对散纤维进行梳理,再通过上下双道夫的剥取将纤维输出成单层纤维网。
③将梳理输出的单层纤维网通过铺网机构重复铺叠达到要求的单位面积克重和幅宽,本实施例所要求的单位面积(1m2)克重为120g,幅宽为40mm。
④接着由用四组牵伸机构按照1∶5的牵伸比例对铺网后的纤维网进行纵向牵拉,直至单重达到120g/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28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