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话底座以及移动终端与通话底座共享通话数据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3106.3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1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郭宏志;董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牛(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26 | 分类号: | H04M1/26;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0 | 代理人: | 冯谱 |
地址: | 10014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话 底座 以及 移动 终端 共享 数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话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话底座以及移动终端与通话底座共享通话数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固定电话由于其接入网络的方式、应用场景和设计体积等限制,通常是在固定的范围里使用,例如固定电话是放置在会议室、办公室等室内区域使用,一旦用户需要使用该固定电话进行通话,通常要充分接近该固定电话的机体以便于对其进行操作。
相比移动电话的便携性,固定电话的便携性能较低,因此应用范围受限。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类移动终端自身的数据处理能力日益增强,不仅可以通过无线通讯网络进行通话,还可以与其他设备互联以进行数据交换。但是,现有的移动终端并不能控制固定电话的通话功能,即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在通话功能上互相独立。
移动终端体积小、控制简单而且便于携带,能满足多种应用场景,因此如何将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的通话控制有效结合也成为电话设计者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话底座以及移动终端与通话底座共享通话数据的方法,实现移动终端对于通话底座的通话的控制。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与通话底座共享通话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一通话底座,该通话底座接入电信网络;
在移动终端与所述通话底座之间建立匹配连接信道;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匹配连接信道向所述通话底座发出终端指令,该终端指令用于控制所述通话底座通过所述电信网络拨出和/或呼入的电话。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移动终端共享通话数据的通话底座,该通话底座包括:
网络接口,用于接入电信网络;
连接模块,用于与移动终端之间建立匹配连接信道;
通话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匹配连接信道发出的终端指令,该终端指令用于控制所述通话底座通过所述电信网络拨出和/或呼入的电话。
本发明提供的通话底座以及移动终端与通话底座共享通话数据的方法,通过在移动终端与通话底座间建立匹配连接信道,将移动终端和通话底座的通话控制结合在一起,其优点在于发挥了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并将移动终端的使用与通话底座相关联,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提升操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与通话底座共享通话数据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基本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至图5分别是图1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几种典型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与移动终端共享通话数据的通话底座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应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与通话底座共享通话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一通话底座,该通话底座接入电信网络;
在移动终端与所述通话底座之间建立匹配连接信道;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匹配连接信道向所述通话底座发出终端指令,该终端指令用于控制所述通话底座通过所述电信网络拨出和/或呼入的电话。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首先请参考图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与通话底座共享通话数据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基本应用场景示意图,其中,通话底座100接入电信网络,所述电信网络包括PSTN、3G网络、CDMA网络、GSM网络或其组合,即通话底座100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电信网络的接口,用于通过所述电信网络进行语音通话的数据接入。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话底座100上设置用于语音通话的扩音器、麦克风和拨号键盘等,用户单独使用该通话底座即可通过所述电信网络拨出/呼入电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牛(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牛(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31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