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气回收利用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3534.6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0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范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良凯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 回收 利用 设备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回收利用设备,用于储油库、炼油厂、加油站等的油气环保处理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从含有挥发烃的废气中回收利用烃类并使尾气达到排放标准的油气回收利用设备。
二、背景技术
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的轻烃组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在油品生产、储运和销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轻质液态组分汽化,排入大气,造成油品的蒸发损耗。油品蒸发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带来环境危害和安全隐患。美国、欧盟、日本等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专门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储油库和加油站排污的法规、标准及其检测程序,进行专项治理。鉴于油气回收对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2007年6月中国环保部颁发了GB20950-2007《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1-2007《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20952-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3项有关油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要求对储油库、加油站等油品大周转量场合产生的油气进行回收处理。油气回收是节能环保型的高新技术,运用油气回收技术回收油品在储运、装卸过程中排放的油气,防止油气挥发造成的大气污染,消除安全隐患,通过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减小经济损失,从而得到可观的效益回报。目前国内外油气回收技术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膜分离法和冷凝法四种。现有技术问题在于:
(1)油气回收装置耗电功率大,这种大功率用电装置的安装使用,将增加当地用电负荷。而现在我国电力系统已出现紧缺,一些城市已经在用电高峰期出现了用电告急的现象,而不得不采取拉闸限电的措施。
(2)由于大部分油气回收装置是在储油库、炼油厂或加油站建好后才安装的,而油气回收装置用电功率大,这就需要增容电力和供电改造,相关费用不低。
(3)实践证明,为了使低浓度油气尾气达到排放环保标准,油气回收装置处理低浓度油气尾气的设施成本和运行能耗却要增加好几倍,回收的投资效益不显著。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回收利用设备,该设备直接利用油气作为一次能源实现驱动大功率压缩机或真空泵,避免采用高品质的电力驱动,降低了输配电损失。该设备大大减少了油气回收装置对电力的依赖,缓解电力紧张状况。此设备原理简单,初投资低,运营耗电少。
(2)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油气回收装置部件和燃气发动机,燃气发动机以一部分油气为燃料,产生的动力直接驱动油气回收装置内的机电设备,油气回收装置回收其余部分油气。
上所述的一种油气回收利用设备,所述油气回收装置采用冷凝法进行油气回收,该设备至少包含有一台燃气发动机,该燃气发动机提供的动力直接驱动至少一台开启式制冷压缩机。
上所述的一种油气回收利用设备,所述油气回收装置采用膜分离法进行油气回收,该设备至少包含有一台燃气发动机,该燃气发动机提供的动力直接驱动至少一台压缩机或真空泵。
上所述的一种油气回收利用设备,所述油气回收装置采用吸附法进行油气回收,该设备至少包含有一台燃气发动机,该燃气发动机提供的动力直接驱动至少一台真空泵。
上所述的一种油气回收利用设备,所述油气回收装置采用吸收法进行油气回收,该设备至少包含有一台燃气发动机,该燃气发动机提供的动力直接驱动至少一台真空泵。
上所述的一种油气回收利用设备,所述燃气发动机的燃料为经油气回收装置处理过的低浓度的油气尾气,该油气尾气经燃气发动机燃烧后变成洁净烟气排放,无需昂贵的设备和高能耗来处理低浓度尾气,大大提高了油气回收装置的能效。
上所述的一种油气回收利用设备,所述油气回收装置采用冷凝、膜分离、吸附、吸收的两种及以上组合方法。
上述燃气发动机提供的动力还可带动发电机发电,供油气回收装置中的小功率机电设备利用。
上述油气回收装置中的小功率机电设备还可由市电供电。
上述油气回收装置或燃气发动机前,还可设置一个油气缓冲罐,保证油气供给平稳。
(3)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良凯,未经范良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35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壤改良剂
- 下一篇:一种二苯基膦酸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