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红色荧光物质及含有该荧光物质的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4400.6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5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何华强;刘荣辉;胡运生;何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80 | 分类号: | C09K11/80;C09K11/59;C09K11/64;C09K11/61;C09K11/78;C09K11/56;C09K11/67;C09K11/83;C09K11/73;H01L3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程凤儒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红色 荧光 物质 含有 发光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红色荧光物质及含有该荧光物质的发光器件,尤其涉及一种氮化物红色荧光物质及含有该荧光物质的发光器件,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光发光二极管(白光LED)具有低电压、高光效、低能耗、长寿命、无污染等优点,在半导体照明及液晶平板显示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目前白光LED的实现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三基色(红、蓝、绿)LED芯片的组合;另一种是单一蓝光/紫外芯片复合荧光物质。其中,第二种实现方式以其简单、易行、且价格相对低廉成为白光LED的主流方案。在白光的实现过程中,红色荧光物质作为红、绿、蓝三基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除了用于补偿“蓝光LED+YAG:Ce”中的红色缺乏外,它还可以与蓝光LED及绿色荧光物质配合产生白光,或者与绿、蓝色荧光物质及紫光或紫外LED配合产生白光。
目前已经报道的LED用红色荧光物质,包括Eu2+/Eu3+或Mn4+激活的荧光物质,具有代表性的为(Ca,Sr)S:Eu2+、Y2O3:Eu3+,Bi3+、Y2O2S:Eu3+,Bi3+、Y(V,P)O4:Eu3+、CaMoO4:Eu3+等,其中(Ca,Sr)S:Eu2+与蓝光LED具有较好的光谱匹配性,但其稳定性差、光衰大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其在LED上的应用。Y2O3:Eu,Bi、Y2O2S:Eu,Bi、Y(V,P)O4:Eu和CaMoO4:Eu荧光物质均采用的是Eu3+作为激活剂,它们的激发光谱在370nm以上的长波紫外和可见光区均是一些锐线谱,加大了应用时对匹配芯片的精确筛选和有效控制的难度;另外,这几类荧光物质在长波紫外或可见蓝光区域的激发效率均非常的低,尽管近年来新开发的CaMoO4:Eu3+由于高浓度的Eu3+掺杂发光效率有所改善,但其对芯片的苛刻要求同样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一类新型的氮/氮氧化物荧光物质被开发出来,这类荧光物质的阴离子基团含有高负电荷的N3-,电子云膨胀效应使得其激发光谱向近紫外、可见光等长波方向移动,而且它们的基质具有紧密的网络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从而掀起了以氮/氮氧化物为基质的荧光物质的研究热潮。
2001年专利文献EP1104799A1公开了一类MxSiyNz:Eu(M为Ca/Sr/Ba中至少一种,z=2/3x+4/3y)氮化物红色荧光物质,其代表性的荧光物质主要有MSiN2:Eu、M2Si5N8:Eu和MSi7N10:Eu三种。此系列红色荧光物质的热稳定性较差,荧光物质受热之后发光亮度迅速下降。
2005年专利文献WO2005/052087公开了一类MaAbDcEdXe红色荧光物质,式中M为Mn、Ce、Pr、Nd、Sm、Eu、Tb、Dy、Ho、Er、Tm和Yb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A为Mg、Ca、Sr和Ba的一种或两种元素,D为四价金属元素Si、Ge、Sn、Ti、Zr和Hf的一种或两种元素,E为B、Al、Ga、In、Sc、Y、La、Gd和Lu的一种或两种元素,X选自O、N和F的一种或两种元素,且该荧光物质具有CaAlSiN3结构,典型荧光物质为CaAlSiN3:Eu。该类荧光物质热稳定性要明显优于MxSiyNz:Eu(M为Ca/Sr/Ba中至少一种,z=2/3x+4/3y)系列氮化物红色荧光物质,从而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44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