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管、可查、可巡视的监控系统的智能前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4567.2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7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康;宋利;张聪;吴国珊;陈昌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巡视 监控 系统 智能 前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可管、可查、可巡视监控系统,具体是一种可管、可查、可巡视的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安全的需要,监控系统已经分布在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监控摄像头不仅架设在大城市中的繁华街道,甚至就是连乡村小路,也有监控设备为社会安全以及交通现状进行实时监控。尤其是大型活动管理中,智能监控设备为监控场景中的流量控制、禁区闯入、人群异常行为分析等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和实验数据。
但是,如今的监控系统仍然存在大量的缺陷,尤其无法满足智能的可管、可查、可巡视的功能。第一,监控设备种类繁多,无论是图像清晰度、监控视角还是相关智能程度都参差不齐,目前的监控系统无法对于系统内摄像头的基本设备配置进行监控和管理,如果负责监控设备的安装部门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安装,降低分辨率,监控视角的要求,系统也无法及时发现这一异常。当此监控设备监控范围内出现了异常情况,由于监控设备的等级过低,无法满足相关要求,监控设备就形同虚设了。同时在有新的监控设备加入系统时,系统也很难对于新加入的监控设备进行管理,这样会导致系统对于监控设备的管理混乱。第二,国内近期出现的多起引发社会争议的刑事案件和纷争,多数情况下都在监控设备的覆盖范围,但都无法查询到当时监控设备的状态,引发了大量的社会争议。目前多数的监控设备仍然处于只可看不可录的状态,更无法查询事件发生时,所出地区的状态,甚至连监控设备当时是否在正常运行都不得而知。如果将所有的监控数据都进行保存,目前的储存设备又无法满足容量的要求,且绝大部分监控地区无需将实时监控所有数据进行储存,所以一个高效、智能且节省视频可查的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第三,目前的监控设备的监控视角一般比较固定,虽然可以由控制台进行调整,不过很难智能的对于某一地区进行巡视,而且由于上文所述的监控系统无法有效可管的现实,无法对于单个摄像设备的监控区域进行测定和管理,由此更无法做到对于一个大规模区域全覆盖的监控,所以目前的监控系统亟需实现对监控区域的有效可控巡视。综上所述,目前的监控系统无法实现可管、可查、可巡视的功能,而这些功能的确是目前社会需要的。
一个可管、可查、可巡视的智能监控系统需要智能前端、数据传输协议、以及整体控制系统三个部分。智能前端能够在提取视频信息的同时,提取位置信息、角度信息等必要的监控设备状态信息,并且能够按照制定的标准,将所有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之后根据可管、可查、可巡视的智能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协议,根据不同的级别和档次要求,将视频信息以及其他监控信息进行数据打包,易于数据传输。可管、可查、可巡视的智能监控系统的整体控制系统采集、处理、分析、储存来自系统内的所有前端产生的信号,并且实现根据数据传输协议对于前端进行相关的控制,从而实现可管、可查、可巡视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监控设备在管理、查询、巡视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管、可查、可巡视的监控系统的前端。本发明利用摄像设备、全球定位系统(GPS)、射频身份识别装置以及方向传感器等设备,经过不同级别以及不同档次的规定,以可管、可查、可巡视的数据传输协议有效的将监控设备的相关信息发送给可管、可查、可巡视的整体控制系统。从而对于监控系统进行管理,查询和巡视,并进行了相关实现,验证可行。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部分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如下模块:
模块一:监控摄像模块。本模块主要完成视频监控数据的采集工作,对于监控区域的相关情况进行实时可以操控的监控,并将视频数据进行编码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
根据不同的级别以及不同的档次的规定,监控摄像模块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对于分辨率的要求、对于摄像头可视视角的要求、彩色/黑白视频信息的要求等等。
模块二:传感器模块。本模块主要完成对于监控摄像模块的位置、基本配置信息以及巡视角度等信息的采集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45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中飞行和全方位吸附微型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改装方法